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拖~拖~?其實不是懶,而是…
1.我也不想做事總是拖~拖——琪琪的自白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已經晚上11點了,我的作業還沒有寫完,我站起來喝水,去廁所,筆拿起了又放下……
我無法開始,老師要求抄寫單詞,我寫了,但是覺得不好看,又擦掉了,我寫不下去。
我知道我不該拖延,可是我就是無法開始。
這就是琪琪被帶來見我的原因。
拖延,無論什麼事情都拖延。有時候爸爸媽媽“毛了”打一頓,大概可以讓她聽話2、3天。
但僅僅也就只能做到動筆。想要完成作業,需要寸步不離的監督和斷時間咆哮的加持。
簡直分分鐘暴走!
很多人都以為拖延就是懶惰。
其實不是的,拖延≠懶。懶惰是不願意做,而拖延是想做而做不到。
在《拖延心理學》中,2位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拖延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它最主要的原因是“恐懼”。
比如,恐懼失敗,就會用拖延來對抗和避免失敗。
懶惰和拖延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都是一種“熱情缺乏綜合徵”。表現為沒有動力,沒有興趣,沒有目標,對生活失去活力。
這種“拖延”的狀態還有另一種説法叫做“抑鬱症”(對生活喪失動力是抑鬱症的一種表徵)。
2.孩子為什麼會拖延——心理老師揭秘
01. 追求完美
如果説成年人的過度拖延是因為過度追求完美,那麼這個過度追求完美的人是怎麼產生的。
他們大多數小時候都經歷過那麼一個或幾個追求完美的家長,或是媽媽,或是爸爸。
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指正我們,告訴我們這樣不對,應該這樣。
於是乎,還是孩子的我們,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做事情,能拖就拖。好像拖到不能再拖時,就可以草草了事,少一些教訓。
如果運氣好的話,可能我們只是“拖延症”。
若是運氣不好,兒童或青少年長期處於家長過度嚴苛的管教和高度緊張壓抑的家庭環境中,也可能演變為“抑鬱症”。
02. 警惕注意力缺陷問題
拖延是一種“熱情缺乏綜合徵”。
那麼我們頭腦裏的熱情來自哪裏?來自神經遞質“多巴胺”。
當腦內多巴胺缺損時,在精神上就會表現為懶散。在注意力和精神上呈現不同的表現:
琪琪就是如此,如果琪琪想要出門去樓下跳繩,需要“磨蹭”20~30分鐘。
當她趕到樓下,弟弟已經跳了100多個了,琪琪只會換來媽媽的咆哮。
03.“快快快”,父母的360°無死角催促
“快快快”現已成為多數媽媽的標配口頭禪。
但在我們急切地催促下,孩子非但沒有“快”,反而越來越“慢”。
父母越是急切地催促,大聲呵斥,孩子越容易出現,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和家長對着幹。
有時養育孩子,放慢比求快更有效。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粒種子,它生根,發芽,成長都需要良好的環境和土壤。
不要一味地求快,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3.教你3招幫孩子戒“拖”
0-6歲是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儘早戒“拖”,養成自律好習慣。
01. 習慣方面
首先,家長不要太過苛求孩子,給孩子寬鬆但不放縱的教育環境。
其次,我們父母要以身作則,做事拖拉,給孩子豎立一個好榜樣!
02. 飲食補充多巴胺
如果孩子是多巴胺缺乏,建議在飲食上多吃一些雞肉、雞蛋、鴨肉、燕麥、大豆、純牛奶。
高蛋白質食品會產生更多的多巴胺,讓孩子保持注意力。
03.心理幫助
如果孩子的拖延比較嚴重,已經產生的其他情緒心理問題。建議尋求專業心理人員的幫助。
今天的心理分享就到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