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沒有出息,關鍵看父母是要權威還是講民主

刷到一條朋友圈很有意思:
小時候我被我媽打,我心裏想的是,隔壁家打得比我更狠,我是幸福的,再也不敢惹媽媽生氣了。現在我還沒舉起鞭子,我孩子就開始喊:“媽媽不愛我了!”我瞬間弱爆,我小時候怎麼沒考慮這個問題?
下面不少朋友點贊評論:
“我小時候還被罰跪,現在哪捨得讓孩子罰跪!”
“沒有捱過打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現在的確很少打罵孩子,不能讓孩子走我們的老路。”
……
其中一朋友的評論最為精闢:過去,父母和老師就是權威的代表,他們説地球是方的,我們就認為是方的,所以我們不敢反抗。但現在孩子懂得比我們以前多,我們的權威性受到了挑戰!
孩子有沒有出息,關鍵看父母是要權威還是講民主
在家庭教育中,權威性是否重要!答案是重要,試想,如果你想學某個專業,會請教誰?一定會去請教這個專業領域中有權威性的專家,因為你覺得他們説的是對的,所以你才願意相信他的話。
套用到教育孩子呢?只有我們足夠權威,孩子才會信任父母,聽父母的話。可事實是,父母很難做到讓孩子覺得父母都是對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孩子在幼兒園學了手工,可以用手工泥做出各種小巧、精細的雪人、餃子等等,父母做得出嗎?分分鐘被孩子比下去!
再比如,孩子通過電子產品學習到各種天文地理的科普知識,一般父母還記得這些原理嗎?恐怕“串聯線路”“並聯線路”都忘得差不多了。
孩子有沒有出息,關鍵看父母是要權威還是講民主
因為現在獲取各種知識的途徑太多,孩子可以成為父母的老師,孩子也直到:父母不一定是對的,我可以不聽他們的話。所以,孩子會挑戰父母,質疑父母,和父母理論。
現在孩子身上的這種特質是我們小時候沒有的,但又特別難得可貴的——自主性
朋友小金很喜歡讓孩子做選擇,“因為他必須知道自己的選擇結果是什麼樣的,他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自己喜歡的。”
小金從小順風順水,但她活到三十歲,卻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夠爽,“因為小時候我還沒有跌倒,我媽就扔了墊子墊在底下防止我摔倒,甚至在我還沒有摔倒之前,就開始千叮嚀萬囑咐,幫我規劃好人生道路。可誰知道另一條路更加精彩呢?”
就是因為這樣,小金不願像母親那樣時時刻刻告訴孩子,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就算讓他跌得鼻青臉腫都比被自己一直管束着好。
孩子有沒有出息,關鍵看父母是要權威還是講民主
如果現在家長再如二三十年前那樣權威性地對待孩子,孩子小的時候也許還會和家長理論,長大了孩子啥都不説,直接留一封信:爸爸媽媽對不起,我知道你們很愛我,但我在家裏的每一天都很痛苦,我要離開家,出去走走。甚至再洋洋灑灑地寫上一萬字控訴家長的種種不足,讓家長懷疑人生。
不要擔心孩子沒有錢,從小到大積攢的零花錢、壓歲錢足夠讓他漂泊好一陣子。
所以,在這個時代做權威型家長顯然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你必須(或者用不得不)成為一位民主的家長。
民主不是説孩子説的都是對的,只要孩子開心,怎麼樣都行,而是要引導孩子如何認識自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找到學習的節奏、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方式。
曾看過一段話,與大家共勉: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守門員,守着他不讓他變壞;慢慢地,父母是教練員,和孩子共同商議如何走好人生道路;等孩子長到青春期時,父母是啦啦隊,尊重孩子併為孩子的選擇喝彩;等孩子成年時,父母不得不成為一名觀眾,甚至變成被守門的那個人。
EN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8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有沒有出息,關鍵看父母是要權威還是講民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