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的獨生子女政策和近幾年才開放的二胎政策,隨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所以現在的很多家長對孩子都是過分寵溺的。
有一個是我身邊的真實發生的案例,是我們家一個親戚的小孩,我弟弟從小脾氣就不是很好,他是獨生子,所以父母和爺爺奶奶都特別的寵他,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跟家裏人鬧脾氣,家裏人就覺得無所謂,孩子還小,就沒有太在意,想着等他長大了以後自己就會慢慢變得懂事,結果沒想到,小孩的脾氣是越發的大,家裏人嘮叨幾句就覺得很煩,天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玩遊戲、睡覺,在學校就和老師頂撞和同學打架。
李玫瑾教授説過一個人在小時候吃得苦越多,所擁有的承受能力就會更加強大,所以小孩子從小就應該吃點苦頭才能長大成人,現在很多不良少年大多數都是從小家裏人太過於寵溺,從小就缺乏教育小孩要尊重他人,孝順父母。
當幾歲小孩因為一些事情給家長鬧脾氣時,最多就是表現為哭鬧耍賴,而當十幾歲的孩子跟家長鬧脾氣的話,問題可能就比較嚴重了,有可能跟父母吵架甚至打父母,或者是離家出走,嚴重的有可能會選擇輕生。
小孩子相當於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所以家長的教育對他們是至關重要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應該要從小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學會尊重他人,孝順父母,積極向上;當有錯誤時要及時改正。
當發現小孩有出現以下四種情況時,要及時糾正:
第一點:生氣的時候摔東西
當小朋友不開心鬧脾氣時就會很喜歡摔東西,因為他們還小,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不滿,只能通過類似摔、拍打的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生氣,引起父母的關注。
當發現小朋友有這個行為的時候,家長不可以立刻就表現出生氣然後對孩子進行批評,應該等小孩冷靜了以後用平和的語氣跟他説剛剛那個行為是不正確的,不應該這樣做,用這樣的方式,你們的關係不會因此鬧僵,小朋友可能會更接受一些
第二點:用威脅的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當第一點摔東西的行為沒有得到改正時,那麼之後就可能開始用威脅的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地,當在商場中當自己看到喜歡的東西時,父母覺得沒有必要買時,小孩子就可能開始用耍賴哭鬧的方式來威脅家長買,有時候家長對孩子很寵溺,覺得只要孩子的要求不過分,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都是可以滿足的,小朋友想要買什麼,家長就給買什麼。但是這個做法是不正確的,其實我們可以這樣做當小朋友很想很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可以通過“等價交換”的方式,讓小朋友要完成一個家務或者是完成好作業,再或者是成績考得多少分以上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第三點:不會尊重大人
很多父母為了可以更好的工作,通常都會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帶,孩子就成為了留守兒童,因為教育方式的不一樣,老人家會對小孩子過度的寵愛,小孩説想要什麼東西都會盡量滿足他們,久而久之,小朋友就會一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發脾氣或者是經常動不動就因為一點小事鬧脾氣,嚴重的時候還會有暴力傾向。
當看到小朋友有以上這些行為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並告訴他們這樣做是不正確的,應該從小就教育應該怎麼做人,要學會孝順父母,尊重他人。
第四點:沒有規矩
俗話説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教會他們很多規矩,比如説在吃飯的時候大人沒有説開飯,就不能先動筷;吃飯不能只夾自己喜歡吃的菜……家裏從小就要立家規,讓小孩從小就知道做人基本的禮貌,長大以後進入社會,才不會讓其他人產生厭煩的心理,大家和諧相處,就會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早期教育是父母一生最划算的一次投資,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買一些繪本,在給孩子樹立榜樣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好性格;讓孩子受益終生。
教育孩子,不僅僅是給他“講道理”
總結:小孩一出生就像一張白紙,在紙上繪出什麼樣的圖畫取決於父母或者是陪伴小孩長大的人,小孩是最單純無邪的,想要培養出優秀的人,就應該從小教育要懂禮貌,學會尊重他人,孝敬父母,熱愛生活,樂觀向上,與人友好相處。不難免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原因把小孩留給老人來帶,所以當一旦發現了有上面所述的四點時一定要及時糾正,不要不重視,讓孩子的不良習慣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