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要先看到疾病的因,才能治療疾病的果。
增生也好,肌瘤也好,結節也好,在中醫看來,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氣滯包塊,氣滯是因,包塊瘤結是果。
打個比方,假如一個地方出現了交通堵塞,各路車輛黑壓壓聚成一片,動都動不了,大家馬上怨聲載道。包塊的形成也是“交通堵塞”所致,如果一個人老是生氣,起急,或者心情長期壓抑,憋屈時,氣機流動就不順暢了,就會打結,一旦氣滯了,瘀血也就隨之而來了,因為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是大將軍,血液的運行靠的是氣的推動。
有了氣滯,有了瘀血,氣血經絡一堵塞,它們就要起內訌,哪個地方起爭鬥,包塊就生在哪裏。
所以要想把這個包塊通開,首先得讓周身的氣機順暢流動起來,該出的出,該進的進,該升的升,該降的降,氣機順暢了,才有力量把鬱結的瘀血推出去。
那麼,有沒有這樣一個一氣周流的方子呢?
有。方子有一個十分動聽的名字,叫做十六味流氣飲,是從調氣的層面來治療周身上下一切腫塊。
十六味流氣飲:木香10克、桂枝10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檳榔10克、厚朴10克、烏藥10克、紫蘇10克、枳殼10克、防風10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芍藥10克、黃芪20克、人蔘10克、甘草10克
這個方子用了很多散氣的藥,木香、紫蘇、檳榔、烏藥、桂枝、桔梗都是散氣的,把凝聚在一起的不調之氣、淤邪之氣都給散開。中醫上講,氣鬱化火。氣鬱積的久了就變成了身體裏的邪火,火性炎上,偏於上,偏於浮,自己不會下來,厚朴、枳殼負責把氣降下來,防止它往上走。防風屬於風藥,調氣的方子為什麼要用風藥呢?這就好比羣山被雲霧環繞,眼前的一切都在雲裏霧裏,突然一陣風吹過來,不到一分鐘,便雲消霧散,山色重又映入眼簾。
李東垣説:“風者,春也,木也,生髮之氣也。”風藥象徵着春天,有一股生生不息的生髮之氣,你看春風一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鮮花,吹來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大地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之象,所以用風藥就是把身體裏的一切陳舊之氣,鬱悶之氣都發散掉,把身體那股生機給喚醒過來,就像春風又綠江南岸一樣。古書上説,風藥容易傷津,而防風是風藥中的潤劑,沒有那麼幹燥,不用擔心傷津之弊。從這個層面來看,意境就相當高遠了。十六味流氣飲是扶正祛邪的方子,既能夠把擁堵在一起的邪氣驅散,又能夠扶助正氣。
一來,散氣、降氣的藥用多了,祛邪的同時也會耗散人的正氣,尤其是身體特別虛弱的人,這時候就要用些補氣補血的藥,否則,攻着攻着,外邪還沒排盡,人反倒虛的爬不起來了。二來,久病多虛,肌瘤囊腫這種病程日久的,時間長的甚至可達十年八年之久,得耗散人體多少正氣?如果正氣不夠,就沒辦法把瘀血徹底推動排出體外,所以加一些補益的藥進去,讓氣足血足,好比在古代行軍打仗,首先要解決的便是軍用物資,吃的,喝的。老話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飯都吃不飽怎麼去打仗?
所以用了人蔘、黃芪來補充元氣,川芎、當歸、白芍來補血行血。也暗合了《黃帝內經》裏説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之意。白芷在這裏可以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白芷素來有植物麝香之稱,麝香是世間活血化瘀最厲害的一味藥,開竅藥排在首位的。然而麝香貴重,真貨又比較少,所以有醫家常常會用白芷來替代。最後用一點甘草來調和諸藥,還能顧護脾胃。十六味流氣飲是破一切積聚包塊的方子,周身上下一切結節、增生、囊腫、肌瘤等都可以用,尤其是對肝膽系統的包塊效果更佳,因為調理氣機也叫疏泄氣機,而肝主疏泄,調氣就是調肝。十六味流氣飲就像身體的交通警察,你看那擁堵的十字路口,在交警同志的指揮下,是不是很快又變得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