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寶寶,有太多令寶爸寶媽不解的秘密,就連他的體温,也和我們成人有很多的不同。
寶寶體温背後的小秘密
1、寶寶的體温往往要比成人高一些
這個主要是因為寶寶的新陳代謝活躍,體內會產生更多的熱量,所以平均體温要比大人高。大人平均體温是36℃~37℃,而寶寶平均體温在36.3℃~37.2 ℃之間。
2、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專屬”體温
爸爸媽媽們知道嗎?不是所有寶寶的正常體温都會相同,每個寶寶的體温都是獨特的。媽媽可以在他身體狀況良好的時候測量一下,以掌握自己寶寶的正常體温是多少。一般來講:正常體温在36℃~37℃之間;而體温的高低又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哭鬧、進食、活動、室温過高、被褥過厚、衣着過多均會使體温升高,但多不會超過37.5℃,而安靜、飢餓、寒冷則可使體温偏低;新出生的嬰兒或早產兒如保暖不佳則可出現體温低於正常值的情況。如果體温達到或高於37.5℃時,你就要想到寶寶是不是發燒了。
3、寶寶的發育水平導致體温調節能力弱,更容易中暑或脱水
寶寶的體温調節中樞和自律神經都正在發育。所以小寶寶難以調控自己的體温。例如外界温度高的時候寶寶雖然會比大人更快出汗,但是體温卻很難下降,體內熱度難以散發,所以更容易出現脱水或中暑,需要注意。
4、寶寶體温變化快,要及時調整衣物
小寶寶的皮下脂肪比大人要少,皮膚也更薄,所以體內的熱度更容易傳遞到皮膚表面。這就是為什麼寶寶身體被衣服覆蓋的部分更不容易散熱,皮膚温度也比大人高的緣故。
寶寶的身體太小,而單位體重的體表面積太大,熱量容易進出。我們都知道體積越小的食物需要的加熱或冷卻的時間越短,同樣,身體還很小的寶寶的體温也有容易受到周圍氣温影響而變化。此外,寶寶單位體重的體表面積是成年人的3倍,因此,體內温度比成年人更容易散發,也更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
正確為寶寶測量體温
1、體温計的選擇
玻璃水銀温度計:價格便宜,讀值準確,但因其測量時間比較長(一般為5~10分鐘),對寶寶的耐心是個挑戰,又非常容易破碎,且破碎後的後果比較嚴重,因此不推薦父母給3歲以下的寶寶使用。
電子體温計:可測量的部位基本與水銀温度計的一樣,但操作時間相對比較短(一般為1~3分鐘),讀數清晰,有的體温計探測頭部分使用的是軟體材料,不會劃到寶寶稚嫩的皮膚。
耳式體温計:俗稱“耳温槍”,原理在於身體表面會發出對應於一定温度的紅外線,通過捕捉該紅外線就能測得體温。在耳朵中測量是為了獲得鼓膜附近比較穩定的紅外線,從而測得穩定的體温。只要測量方式準確,用這種方式測體温優勢很明顯——速度快(幾秒鐘就能搞定),寶寶也容易配合。
紅外非接觸式額温計:利用的是紅外原理,由於不用和體表直接接觸,所以測温更方便,用途更廣泛。比如,除了測體温,還可以用來測量配方奶的温度和寶寶洗澡水的水温。但使用時應注意,確保前額皮膚的乾燥,將體温計指向前額正中並保持垂直方向,如果測量部位有毛髮或其他障礙物的話,就會影響測量結果。
額頭貼體温計:設計新穎,且人性化,寶寶容易接受。測量時只需拿住其兩端,將黑色面貼在前額上,保持若干秒(一般為15秒左右),直到體温計顏色變化為止。為使讀數準確,前額應保持乾燥,在室温(18℃~27℃)下測量,若環境温度低於室温,測温時間應適當延長。不要在室外使用。
2、不同身體部位的測量
腋窩:首先將腋窩擦乾,不能留有汗水,然後把温度計的探頭放在腋窩裏,幫助寶寶或者讓寶寶將手臂夾住,要讓腋窩和温度計之間稍稍留有空間,能把温度計的頭部夾住就行,不要夾得特別緊,這樣反而會使讀數不準。
口腔:將體温計的探頭置於寶寶的舌下,然後讓寶寶閉上嘴巴,用鼻子呼吸。口腔讀數所用時間一般比腋下讀數所用時間稍短。
直腸:將温度計的探頭輕輕塞入寶寶的肛門2釐米左右。一般家庭很少用這種方式操作,多是醫院裏醫生或護士專門給寶寶或昏迷的病人測量。
耳部:因為耳道不是筆直的,所以使用時要先把耳朵輕輕往後拉,再朝着耳朵深處(鼓膜方向),儘可能深地插入,開啓操作開關1秒鐘左右出現提示(蜂鳴聲或發光)後關閉。
一般寶寶可用於測體温的有四個部位:口腔、耳部、腋下和直腸。其中以直腸的温度最高,腋下温度較直腸低1℃,口腔的温度則較直腸低0.5℃,耳部、腋下温度正常情況下應為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