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3種親子陪伴模式,你家是哪種?
自然即社會
你是哪種父母?
公園裏,家長們帶着孩子在玩耍。對於家長們的行為表現,你可能很快便能分辨出3種家長,下面是這三種家長的典型例子:
一位穿粉紅色衣服的媽媽拿着玩具鏟子和玩具桶,跟穿藍色衣服的兒子説:“看,你需要這樣鏟沙子,才不會灑到鞋子裏。”當孩子嘗試用玩具桶直接鏟沙,遭到媽媽阻止:“不對,桶不是這樣玩的,玩具鏟子才是鏟沙子用的,桶是用來裝沙子的……”當孩子丟掉了鏟子,嘗試直接用手抓沙子和小石子,又被媽媽阻止:“不能,沙子會進手指縫”……沒多久,小男孩覺得無趣,跑向了一旁的灌木叢。
1、父母主導模式。父母為玩耍的主導者,一坐下來就拿起玩具給寶寶,並且“盡責”地告訴寶寶怎麼玩。
2、父母忽視模式。這些父母讓寶寶自己玩,有些父母乾脆看着遠處發呆,與寶寶互不相干。
3、寶寶主導,父母輔助模式。父母讓寶寶在玩具旁邊坐下,讓寶寶自發玩耍,當寶寶需要幫忙或遇到困難時,父母及時給予指導。
結果,在第三種父母影響下的寶寶,他們的專注力時間是第二種父母的4倍,而第一種居於兩者中間。用圖片顯示是這樣的:
父母事事包辦
一位小男孩在出門前嘗試自己穿鞋子,媽媽走到他身旁説:“還是我幫你穿吧,你太小還不懂”;出門後,當小男孩想自己揹包,媽媽説:“你不要背,對背部發育不好”;走在街上,小男孩想自己戴上帽子,這時媽媽又衝過來:“你戴不緊,我幫你”……
父母忽視孩子
忽視型的父母,最常見的是留守兒童的父母,以及“假留守兒童”的父母。什麼是“假留守兒童”父母?父母每天都能見到孩子,但不關心孩子,很少陪伴孩子玩耍,當孩子希望父母陪伴時或遇到困難需要父母幫助時,這些父母習慣性拒絕。父母可能沉浸於自己的事情或工作,對孩子冷漠。結果呢?他們的孩子容易擁有低自尊和自我懷疑的特質。因為父母長期的忽視和冷漠,讓他們覺得“爸媽不愛我”,“我是不被重視的孩子”。
父母陪伴、孩子主動成長
在這種親子模式中,父母是孩子的守護者和陪伴者,他們關注孩子的成長,但不會告訴孩子如何“成長”,更不會事事包辦。他們往往先讓孩子順從天性地成長,當發現孩子遇到困難或做了錯誤的行為時,這些父母能及時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和糾正。這些孩子不僅容易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孩子也因為具有更多的主動性而充滿自信。他們就像花圃裏被保護着卻又能沉浸在陽光和雨露中的小樹苗那樣,快活成長。
4歲就彈奏高難度的莫扎特音樂而走紅美國的小男孩Evan Le,他的父母也是這種“父母陪伴、孩子主動成長”的養育模式。Evan2歲半時,父母給他的哥哥買了一台玩具電子琴,好奇的Evan自發玩了起來,父母常常會耐心地回應Evan有關按鍵發音的問題。後來,父母發現年幼的Evan會聽着一些簡單的童謠時,在玩具電子琴上按出相似的聲音。父母覺得孩子很專注於音樂,便給兒子買了一台真正的電鋼琴。年幼的Evan對音樂越發喜愛,他總能自發地長時間沉浸於探索和演奏音樂,還自己創作音樂。後來Evan被當地的音樂學院招收,老師認為他是不可思議的“天才”。
形象地説,父母是園丁,花骨朵往左邊生長還是右邊生長,由花兒自己説了算。正因為園丁給了花兒足夠的愛和自主空間,它們便能專注地生長、專注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