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負責任或不耐煩時父母採取的模糊態度,會在孩子心中埋下不安與不信任的種子。
當父母在孩子心裏留下足夠多的信任時,孩子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在我小的時候,我跟爸爸住在一起,偶爾才能見到媽媽。
每次與媽媽分開時,我都問媽媽:“媽媽,你下次什麼時候來呀?”媽媽總是回答:“嗯,下次再説吧。”每次我都哀切地望着漸行漸遠的車,帶着失落的心情回到家。
之後,“下次”這個詞給我留下了一些與眾不同的記憶,也對我造成了一些傷痛,所以當我成為母親之後,幾乎沒有對我的孩子説過“下次”這個詞。
每次在超市裏看到媽媽對想要玩具的孩子説“下次給你買”時,我就會用不一樣的眼光去看待她。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就會停下來小心翼翼地觀察那對孩子和媽媽。聽到媽媽那句話的孩子看起來不太幸福。
有的孩子會放下手裏的玩具,安靜地跟着媽媽繼續走;有的孩子會繼續追問“下次是什麼時候啊”。
面對孩子這樣的問題,多數媽媽都不會給出一個準確的答覆,她們或者裝作不知情地繼續挑選商品,或者大聲對孩子説:“下次再説嘛!沒看到媽媽在忙着呢嗎!”然後就走掉了。
信任和信賴具有重要的價值
有一些人非常信守承諾。每當看見連非常小的約定都會遵守的人,就會覺得他特別值得尊敬、值得信賴。
當一個人長時間、一次又一次地信守承諾時,我們就會説這種人“有信用”。
信用是在商業關係中,通過互相遵守約定的過程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條件性信任。但父母和子女之間並不是信用的關係,而是信賴的關係。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信賴自己的子女。
其實父母也會經常被騙,孩子們有時會為了騙自己的父母而説一些謊話。但大多數父母都會選擇原諒孩子,就算是會心痛,也會選擇相信孩子,繼續愛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哭着説“媽媽,我錯了”的時候,父母之前充滿了怨恨的心就會像雪一樣慢慢融化,然後會忍不住去抱抱孩子。
選擇信賴並無條件地相信孩子是父母給孩子的禮物,也標誌着父母擁有成熟的愛。因為孩子們認為那就是愛,在充滿信賴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以後成為父母時也會把這份禮物傳遞給自己的子女。
只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用一些不同的理解方式與接觸方法。
孩子會通過父母的一舉一動去觀察並學習怎樣信賴父母,怎樣去維持一段值得信賴的關係,所以父母的每一個言行舉止都非常重要。
因此,父母要努力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信賴的種子。
有一個叫作“客體永久性”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意思是:“即使個體不能感知到物體的存在,它們仍然是存在的。”
如果本來一直坐在客廳的孩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我們能知道孩子現在在自己的房間裏。
但是,孩子在滿兩週歲之前是不懂這個道理的。這時,當孩子看不見媽媽時,就會認為媽媽消失了。
所以一旦看不見媽媽,孩子就會開始哭鬧;當媽媽重新出現時,他們的眼淚就會立刻止住。
之後,當媽媽出現時,孩子就會安心,暫時看不見媽媽時也不會立刻哭,而是開始四處尋找。
再發展到後來,當媽媽不在身邊時,孩子也會自己一個人開心地玩,等着媽媽出現。因為孩子知道就算媽媽現在暫時出去了,最後還是會回來。就算看不見媽媽,也知道媽媽的存在。
當孩子還處於這種時期時,就算不是媽媽,只要有一個保護人持續性地給孩子安全感的話,“客體永久性”概念就會漸漸被孩子接納。
含糊其詞中的責任迴避
對於孩子來説,爸爸媽媽就是他的整個世界,所以孩子會相信父母的每一句話,等待父母説的每一個瞬間。
雖然等待的過程可能充滿了煎熬,但是有無明確的期限對孩子心理產生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職場媽媽去上班前,看見孩子一臉傷心地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呀”,都會感到無比心痛。雖然會心痛,但是當媽媽每天都非常有規律地上下班時,孩子很快就會適應。
對於一直都跟媽媽在一起的孩子來説,媽媽的突然離開會使其感到非常不安。
這時,媽媽們通常都會説“馬上就回來”“一會兒就好”,但是孩子們對於“馬上”和“一會兒”是毫無概念的。
所以當媽媽口中的“一會兒”過去後媽媽再回來時,孩子就會哭鬧、生氣。“不是説一會兒就回來嗎!我討厭媽媽!”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
當孩子有什麼請求時,也有很多父母會選擇含糊其詞地回答。
當父母對孩子説“下一次吧”,是不是意味着父母不想對自己説出的話負責呢?
如果給出一個準確的答覆,就意味着要對自己説過的話負責,所以有必要去思考一下含糊其詞的回答是否是迴避責任的一種表現方式。
成為父母就意味着要負責任,其實父母也是在履行責任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因此,就算這個過程中充滿了艱難,也確實有努力的必要。
用具體的解釋説明
替代含糊其詞
如果想讓孩子信任媽媽,媽媽應該做些什麼呢?
例如,在超市購物的時候,如果孩子纏着你給他買玩具的話,請不要對孩子含糊其詞地回答“下次吧”,就算需要一點時間,也請對孩子進行具體的解釋説明。
首先決定是要接受還是拒絕孩子的請求,如果心裏是Yes,但現實是No的話,請先回答No。
這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給出充分的理由。
雖然所有媽媽都想把世界上最好的給孩子,但要記住的是,孩子是通過觀察媽媽的一舉一動來對信任、信賴產生了解的。
所以,不論是對孩子説“等到下個月你生日的時候給你買”,還是説“聖誕節的時候給你買”,請跟孩子約定好一個時間,而這些約定也一定要去遵守。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之間經常會説一句“等哪天見一面吧”,但其實無論是聽到對方説出這句話還是自己説出這句話時,我們都知道那只是説説而已,並不會真正實現,甚至在大多數的時候還會覺得“這次的見面可能就是最後一次了吧”。
但有些人卻會拿出日曆約好下次見面的日子,這樣的人是不會亂説話的。
與孩子對話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是Yes 的話,要具體説明會是什麼時候;如果這個Yes 帶有條件的話,也要把條件説清楚。如果為了買這個玩具需要讓孩子攢一些零花錢,也要把具體的金額説清楚。
不要為了一時的不耐煩而含糊其詞地回答孩子的問題,通過一些一貫的、有信用的方式去溝通才會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