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古方,不僅可治腰以下癱瘓,還可治走路歪斜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健康

痿症,是以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時間長了後,導致肌肉萎縮或肢體癱瘓的疾病,多見於下肢。

痿,是萎的意思,水枯則萎,水濕過多也會萎。所以患上痿病,是肺胃腎等臟腑精氣受損,水液失調,肢體筋脈失養的結果。

肺熱津傷,會致津液輸布不了。

濕熱浸淫,會致氣血不運化。

脾胃虧虛,水谷精微沒法運行消化。

肝腎虧損,髓枯筋痿,症狀更嚴重。

幾種症狀從肺熱開始,層層遞進,越來越嚴重,故內經有“諸痿皆生於肺”之説。這是由於肺惡燥,肺熱津傷,會導致血液衰少,不能營養百骸,便成為痿症。

而若是腰以下痿軟不能動之症,便已達最後一層:肝腎虧損,髓枯筋痿,症見一側或雙側下肢感覺障礙,或感覺消失,漸致下肢痿廢不用,腰脊痠軟,頭暈耳鳴,遺精滑泄,或月經不調,舌淡紅少苔,脈沉細數。

表面看上去,此症宜補肝腎,甚或牛膝等下行之藥都可用,但若如此,便是忘記了這個病是如何一步步加重的。

治病要治根,此症不僅要追究肺的責任,還要追究濕熱之責,以至脾胃這個後天之本的責任。

脾胃屬陽明經。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虧虛,生化氣血之源不足,及脾虛下陷,不能制水,導致濕氣墜於下焦,常致痿證。若陽明充盛,氣血充足,乾濕得宜,筋脈便得濡養,柔軟滑利,運動靈活。

故金元名醫朱丹溪總結:“痿起於肺熱,治痿獨取陽明,是不變的結論。”

痿起於肺熱的治療,清肺潤燥就行。

對症之藥有麥冬,五味子等。

那陽明病的治療呢?

陽明病分經證和腑證。陽明經證是邪在胃中的病變;陽明腑證是邪在大腸的病變。故而“陽明”所指,應為脾、胃、大腸、小腸。治療可歸為兩大方面:

一是祛陽明之實以治痿,包括清陽明胃熱,化陽明痰濁,清陽明濕熱,瀉陽明腑實,消食導滯。

對症之材有:

黃連、黃柏、陳皮、生地黃、炙甘草、豬苓、建曲、白茯苓等。

二是補陽明之虛以治痿,包括益脾胃之氣等。

對症之材有:

人蔘、黃芪、升麻、柴胡等。

來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名醫李東垣所著《脾胃論》之清燥湯,正囊括了上述方面,具有清肺潤燥,健脾祛濕之效。

主治:痿厥之病,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或行走不正,兩足欹側(歪倒搖晃)。

清燥湯組成:

黃連(去須)、酒黃柏、柴胡各一分(各0.3g),麥門冬、當歸身、生地黃、炙甘草、豬苓、建曲各二分(各0.6g),人蔘、白茯苓、升麻各三分(各0.9g),橘皮、白朮、澤瀉各五分(各1.5g),蒼朮一錢(3g),黃芪一錢五分(4.5g),五味子九枚。

本方是眾多名方的加減化裁方。

益氣復脈,養陰生津之生脈飲:人蔘、麥冬、五味子,全部到場。

調補脾胃,益氣昇陽,甘温除熱的補中益氣丸:黃芪、白朮、陳皮、升麻、柴胡、人蔘、甘草、當歸全數到場。

治濕熱下注之痿證的二妙丸:蒼朮,黃柏也到場。

利水滲濕,温陽化氣之五苓散:豬苓、茯苓、白朮、澤瀉、桂枝。除温陽的桂枝外全到場。

化痰祛濕的二陳丸:半夏、橘紅、白茯苓、甘草。除和胃的半夏外全到場。

加上養胃健脾消食的建曲,有補有泄,共同養陰生津除肺熱,去濕熱,並調補脾胃,益氣昇陽補腎。

而到了此方中,各藥以這樣的組合邪正兼顧:

生地滋陰涼血,當歸養血補血,麥冬生津潤肺,五味子入肺補肺固腎,收耗散之氣。共同滋陰養血,生津潤肺燥。

黃連、黃柏清熱燥濕,就像一台烘乾機,讓濕熱之邪從皮膚而出。

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濕,就像洗衣機往下脱水,給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出的出路。

升麻、柴胡均為解表昇陽之品,共同升清陽而防脾氣下陷,與豬苓等滲利之藥配伍,升清降濁。

以上,共治肺熱津傷,濕熱浸淫帶來的津液不輸,氣血不運。

黃芪固表補氣,人蔘固五臟補氣,白朮健脾,蒼朮、茯苓滲濕燥濕,甘草緩中和脾,建曲養胃化津氣。陳皮理氣健脾燥濕,並防以上滋陰益氣之品壅塞阻滯氣機,使之補而不滯。

以上,共同益氣健脾,培胃土。胃土得養,胃的兒子肺金亦得養。

罪魁禍首肺金得潤養,濕熱得清,由此金水相生,腎的日子也好過。加之肺金清便可以制肝木,連帶着脾土也不會受肝木相剋。

於是,脾胃虧虛所致的精微不輸,肝腎虧損所致的髓枯筋痿均得治。那麼,腰以下痿軟不能動,便可以不用上班,沒它的事啦!

一個問題:清燥湯如何製作服用?

將所有藥材一起研為粗末,每次15克,用水煎服。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