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名老中醫自用的方子!個個都有神奇療法,一劑就見效!

加味運大氣方
處方:桂枝6克,炙甘草6克,生薑6克,紅棗15枚,生麻黃3克,細辛1.5克,淡附片6克,黨蔘12克,茯苓12克,益歡散3克,鎮坎散3克。
用法:前九藥用水煎二汁,分吞後二散。
功效:温陽健脾,利水消脹。
主治:臌脹、肝硬化腹水,腹膨大堅硬起亮光,脾腎陽虛,心悸氣急,肢冷便溏,胃納不振,小便量少,下肢腫脹,脈沉弦。
10大名老中醫自用的方子!個個都有神奇療法,一劑就見效!
按語
此為《金匱》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加味。因《金匱》原方被後人稱譽為運大氣方,故定名為加味運大氣方。方中桂、麻、細辛温經宣肺;參、苓、甘草益氣健脾;附子温腎散寒通陽;姜棗調和營衞;益歡散(活蟾蜍剖腹入砂仁,泥封煅存性)、鎮坎散(西瓜大蒜泥煅存性)消脹利尿。全方運大氣,通三焦。大氣一轉,氣血通調,氣運水行,腫脹自消。凡臌脹、水腫因元氣虛弱,氣血升降失調所致者,用此方治療,常獲奇效。《名醫妙方精華千首》一書稱本方為消臌湯。
五參五皮飲
處方:丹蔘9克,黨蔘9克,北沙蔘9克,苦蔘3克,玄蔘12克,丹皮6克,生黃芪皮9克,桑白皮9克,青皮3克,地骨皮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扶正祛邪,理氣活血,利水消脹。
主治:適用於久病體虛之結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等,腹膨脹痛,時有潮熱,脈弦細,舌深紅者。
本方具調和內臟,扶正祛邪,理氣活血,利水消脹之功。其中丹蔘、丹皮入心,祛瘀活血清熱;北沙蔘、桑白皮入肺,養陰生津退熱;黨蔘、黃芪皮入脾,補氣健脾扶元;玄蔘、地骨皮入腎,補腎增液退蒸;苦蔘、青皮入肝,疏肝化濕消積。
10大名老中醫自用的方子!個個都有神奇療法,一劑就見效!
軟堅消脹湯
處方:木賊草、馬鞭草、生麥芽各9克,紅棗10枚,綿茵陳、對座草、白毛藤、白茅根、路路通各15克。
功效:軟堅消脹。
主治:肝脾腫大,面黃肌瘦,脈緩舌淡苔薄,大便有時溏薄。
此方亦為消臌利水湯之加味方。其中木賊草軟堅消脹;馬鞭草破瘀堅,殺蟲;綿茵陳清熱,化濕,除黃;紅棗健脾養胃補血;生麥芽消心腹脹滿,疏補脾胃。合消臌利水湯四藥而成以治實為主,兼顧其虛之劑,適合於虛體夾實證。
瞿鞭四逆散
處方:瞿麥15克,馬鞭草9克,生白芍15克,柴胡6克,枳殼3克,雞內金9克,鎮坎散30克,蟲筍15克,小金葫壺15克、茜草9克。
用法:水煎服、分吞鎮坎散。
功效:柔肝殺蟲、利水消脹。
主治: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症(蟲臌)、腹大堅硬,小溲短少,脈軟,舌淡。
瞿麥同馬鞭草、茜草三藥,用於消除體內血吸蟲有一定療效;白芍、柴胡、枳殼是四逆散去甘草,能調和肝膽氣滯;鎮坎散是單方,用西瓜、大蒜配製善治臌脹,能消腹水;蟲筍、小金葫壺有寬脹排水利尿之功;雞內金消脾脹,去積滯。若小金葫壺無貨,可用蒲種殼替代。
10大名老中醫自用的方子!個個都有神奇療法,一劑就見效!
金錢開鬱散
處方:金錢草30克,柴胡、枳實、白芍、烏賊骨、浙貝母、鬱金各9克,炙甘草3克。
功效:疏肝散結消石。
主治:慢性膽囊炎膽石症,上腹部間歇作痛,右脅疼痛尤著,或嘔吐苦水。
柴胡、枳實、白芍、甘草即四逆散,能疏透肝膽,使鬱氣外達;烏賊骨與浙貝母,是烏貝散,有止痛,化滯,散結作用;金錢草清濕熱,化結石;鬱金行氣活血,利膽止痛。
烏梅檳榔丸蜜飲
處方:烏梅丸30克,木香檳榔丸15克,白蜜60克。
用法:將以土兩種丸藥搗碎,加入一半白蜜,用滾開水泡汁飲後,片刻再在藥渣中加入另一半白蜜,再用滾開水泡後連渣飲服。
功效:和胃理氣,止痛消積。
主治:①膽病挾食滯或殘石未盡,上腹劇痛,中腹脹滿,舌苔黃厚膩。②蛔厥,心中煩,腹中雷鳴,上下竄痛時發時止,或流涎,或吐出蛔蟲,並治脘腹痛,嘔吐,下痢赤白(單用烏梅丸及白蜜沖服亦效)。
烏梅丸又稱烏梅安蛔丸,為《金匾要略》治療蛔厥、久利之成方。以此丸搗碎如白蜜用滾開水泡汁飲服之法,系近代名醫範文甫的經驗。魏老早年目睹其驗,亦採用此法;並從實例比較中證實,其效較鳥梅丸之湯劑顯著迅速,此後又據證加入木香檳榔丸理氣消食通便,治療膽絞痛亦屢獲良效。足見仲景選用丸劑,昔賢改良服法是含有深意的。
五花芍草湯
處方:玫瑰花9克,佛手花9克,綠萼梅9克,白扁豆花9克,厚朴花9克,生白芍9克,炙甘草3克。
功效:開鬱行氣,緩急止痛。
主治:胃脘疼痛時作,噫氣,腹部脹滿,納食稀少,形瘦,面黃,夜不安眠,脈象弦細,舌質淡紅,苔薄等虛體氣鬱肝胃失調之症。
此方是治情志抑鬱,肝氣失調犯胃作痛,由於體虛而氣機鬱滯,內臟氣血失於流通成病。此方以五花芳香開鬱,調和內臟矛盾,疏通氣機,以歸於平為主,佐以芍藥、甘草和肝脾,治腹痛,助五花開鬱達滯。五花可以根據病人不同秉體靈活加減之。如噯氣頻頻欲吐,可用旋復花,頭痛目赤可用滁菊花。
蒲乳清胃湯
處方:蒲公英15克,羊乳15克,無花果15克,玄蔘9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陳皮6克,竹茹9克,黃芩6克,生地1克。
功效:清胃潤燥,和中降逆。
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脘部嘈雜,灼熱疼痛,口乾口苦,噯氣陣作,大便偏幹,舌紅,脈弦細。
慢性淺表性胃炎,為臨牀常見病症。除有胃熱之症外,常用胃氣上逆及熱灼陰傷之象。故治法當以清胃理氣,養陰潤燥並進。本方以黃芩、蒲公英清熱,其中蒲公英微苦微寒,清熱而不傷正,為治療胃炎常用之品;羊乳(即山海螺,又名四葉參)多汁,清中兼潤;芍藥甘草湯緩急止痛;陳皮、竹茹和胃降逆;玄蔘、生地增液潤腸,無花果養胃。全方性味平和,頗合於慢性淺表性胃炎之病機。經臨牀驗證在緩解症狀方面效果顯著。
10大名老中醫自用的方子!個個都有神奇療法,一劑就見效!
丹蔘良附小金瓜散
處方:丹蔘12克,檀香6克(後下),砂仁3克(後下),高良薑6克,香附9克,小青皮9克,瓜蔞皮仁各12克,雞內金9克,烏藥10克,制半夏12克,九香蟲9克。
服法:水煎服。
功效:温中理氣止痛。
主治:脘痛喜温,胸悶,噯氣不暢,更衣不爽,或有嘔惡,納谷不香,脈弦,舌淡,苔薄白。
本方適於氣滯胃寒之脘痛。以丹蔘飲行氣活血,開胸隔;良附丸及九香蟲温中通陽,行氣止痛;小青皮、烏藥行氣散結;半夏降逆止嘔;雞金助運消食。
養胃止痛湯
處主:北沙蔘9克,川楝子9克,甘杞子9克,當歸9克,淡竹茹9克,瓜蔞皮9克,川黃連1.5克,九香蟲6克。
功效:養胃止痛。
主治:陰虛體或有肺結核患者,患胃脘痛數年不止,舌絳無苔,脈細。
此方系一貫煎去麥冬、生地,再加味而成。以沙蔘、杞子滋陰養血;當歸活血養肝;川楝子行氣止痛;瓜蔞皮潤燥,開胸隔;九香蟲止痛;少量黃連既能清熱,又能馨胃;使全方潤而不膩,既養陰潤燥,又和中止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26 字。

轉載請註明: 10大名老中醫自用的方子!個個都有神奇療法,一劑就見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