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報訊(融媒體記者 黃晶)3月24日,“中西合璧 健康中國 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高峯論壇”在“第八屆醫學家年會”期間召開。會議邀請多位中醫、西醫及中西醫結合領域的專家,共同討論中醫藥發展的現狀與未來,探討中西醫結合對於醫學未來的促進作用。
“醫學的核心理念是防、篩、診、治、康,中醫藥要在疾病預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出席會議,充分肯定了中醫藥以及中西醫結合在疾病防治中的意義與未來前景。
會議在醫師報直播中心·醫TV、新浪新聞客户端、海上名醫、白大褂、大醫智道和上醫仁家同步直播,受到線上觀眾的熱捧,共收穫了近43萬人次觀看。
與會專家合影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四川省中醫藥學會會長楊殿興表示,此次會議的召開將強化中西醫協作,搭建中西醫聯合科研平台,充分發揮中藥資源優勢,力爭產出更多新技術新成果。
楊殿興會長
中醫雜誌社副社長賈守凱強調,會議探索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新路徑,以聚焦醫院高質量發展為抓手,帶動科研平台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建設。
賈守凱副社長
中華中醫藥學會監事會監事長曹正逵強調了三方面:第一,中醫藥人要有自信,包括學術自信和他信;第二,中醫藥人要有文化自覺,不斷地學術突破,提高臨牀療效是主要路徑;第三,中醫藥人需自強,中醫學者要做好本職工作,共同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曹正逵監事長
紅日藥業副總裁兼銷售板塊負責人陸小中介紹,紅日一直以“傳承發展中華醫藥、解決人類健康難題”為己任,中藥配方顆粒的發展是中醫藥創新傳承的重要嘗試。希望以此次學術研討為契機,通過院系合作、校企合作,堅持中西醫並重,助力醫院高質量發展。
陸小中副總裁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以腫瘤為例,闡釋了“防、篩、診、治、康”的內涵。中醫藥要參與到前1/3的診療活動中,以防為上計;以篩為大計;以診為妙計;以治為生計;以康為遠計。作為中國抗癌協會的會長,樊代明院士組織撰寫的CACA指南中納入了中醫藥章節,而其目前正在推進的專委會建設中,同樣也注重中西醫結合,中醫人才與西醫人才以1:2的比例配比,在臨牀與科研中西醫互相支持與配合,真正做到了中西並重。
樊代明院士
開幕式環節由甘肅省中醫院院長張志明主持。
開幕式主持人張志明院長
主題報告
李傑
腫瘤治療進入理論、體系、方法等創新階段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李傑介紹,近60年,全國四代科技工作者,通過開展多中心、多團隊聯合攻關不斷推進腫瘤防治的臨牀、基礎研究,逐步實現了腫瘤中醫治療的客觀化,規範化,目前進入理論、體系、方法等創新階段。
廣安門醫院在長期臨牀中總結提出“虛、寒、毒、閉、衰”五期演變規律,其中“虛”是致病基礎,“鬱”最具促發作用,因此,在腫瘤預防方面以扶正解鬱為主。由於手術損傷導致氣虛,大氣下陷,因此,術後快速康復應以扶正舉陷為主。放化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還會損傷正常細胞,此時治療應扶正解毒以減輕不良反應。術後復發轉移為餘毒作祟,遺邪內伏,治療應該以扶正化毒為主。對於帶瘤生存、延長遠期生存的患者,應該以扶正活血祛毒為主。
李傑副院長
李福倫
發揮中醫特色 以創新驅動學科發展
“作為全國第一所推拿專業醫療機構,醫院以此起點,以針灸、推拿以及康復為發展核心,以專科發展帶動科研能力提升,加強臨牀醫學研究能力建設與評價體系建設,做到藥到病除、手到病除和刀到病除。”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李福倫介紹,醫院連續4年全國三級公立中西醫結合醫院績效考核第一名,成為全國中西醫結合醫院標杆。
以皮膚科為例,現代醫學診斷方法先進,治療藥物進展快,但停藥後多復發,中醫內治與外治相結合,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療法多樣。李福倫教授表示,醫院凸顯中醫藥優勢與特色,提高中醫皮膚病臨牀療效和國內外學術地位,建立國內一流、國際領先,醫、教、研同步發展的中醫皮膚病重點專科,成為全國中西醫結合皮膚科領頭羊。
李福倫副院長
雒明池
“三轉變 三提高” 提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雒明池強調,推動公立醫院走向高質量發展道路的核心要素是實現三個轉變、三個提高。
第一個轉變,從發展方式上走向內涵建設為主,提高質量。
第二個轉變,從發展管理上走向內涵式、集約性、高效能的管理,主要是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提高效率。
第三個轉變,從資源配置上逐漸轉向人力資源發展來提高人的積極性,提高廣大醫務人員的待遇。
根據公立醫院管理現狀,積極推進三維立體科學管理體系(規範化管理、精細化管理、個性化管理)是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他表示,作為大學的附屬醫院,醫院還承擔着立德樹人的重任,面臨着醫教研協同發展和深度融合的重擔,醫院經過一系列發展實踐,逐步探索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改革之路。
雒明池院長
王超
推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院長王超表示,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圍繞“大醫藥、大健康、大產業”,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我們要打造“醫+藥”並駕齊驅雙向互促發展新局面,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發展新態勢,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新格局,還需推進一、二、三產創新融合發展,推動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助推鄉村振興、助力“十四五”萬億目標順利實現。
他進一步介紹,要以大集團、大品牌為引領,打造以靈芝、薑黃等為代表的全產業鏈年產值超100億元的“國際化”中藥大品種;要創新開發系列中醫藥大健康產品,推動中醫藥大健康產品走出去;要完善中醫藥大健康生態鏈建設,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王超院長
馬魯鋒
未來已來 數字化賦能中醫藥現代化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教育基地主任馬魯鋒強調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教育基地主任馬魯鋒強調,ChatGPT強勢“出圈”,預示着數字時代的奇點已至。數字化必將成為醫療行業的大勢所趨。
紅日藥業中藥配方顆粒的發展歷史,是整個行業奮鬥向前的一個縮影。為了還原老祖宗那碗湯,我們將“全成分”理念貫穿整個生產和研發過程。數字化賦能醫藥產業,紅日藥業從未停止探索。從田間到舌尖的全程可視化溯源體系,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智能化中藥房管理系統,實現最優規模庫存,有效管理藥品效期;“雲會議、雲講座、雲病例”等數字化渠道,廣泛開展學術傳播,打造一所沒有圍牆的互聯網中醫學院;通過“短視頻+直播+圖文”等形式,打造醫療健康IP,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開展互聯網中醫診療服務,打造數字化傳承體系,複製醫學智慧,提升行業關鍵產能。馬魯鋒表示,健康需要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我們都是中醫藥追夢人,我們願意和大家一起,共同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馬魯鋒主任
呂文亮
中醫是引領未來的醫學
“中醫是引領未來的醫學。” 長江學者,湖北中醫藥大學原校長呂文亮強調,未來醫學體系下,整合醫學和公眾主動參與醫學將成為未來醫學發展的一個方向,突破中西醫學之間的壁壘,建立融合東西醫學優勢的現代醫學體系。
中醫醫院的發展,要依據功能與任務,確定醫院發展戰略,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體現發揮中醫藥特色的醫院發展方向,有明確的發展目標,重在提高中醫臨牀療效。圍繞醫院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醫院年度工作計劃,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和提高中醫臨牀療效。
他認為,醫院管理體系中必須建立引導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和提高中醫臨牀療效的考核和獎懲激勵制度,而在科室綜合考核目標中,要將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和提高中醫臨牀療效作為重要指標。
呂文亮校長
主題報告環節由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黨委書記樊東昇、鄰水縣中醫醫院黨委書記張建華、金堂縣婦幼保健院院長卿樺、都江堰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胡遜和大英縣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劉洋伯共同主持。
樊東昇 黨委書記
張建華 黨委書記
卿樺 院長
胡遜 黨委書記
劉洋伯 黨委副書記
小結:
臨牀療效是中醫藥的生命源,而創新是其發展的動力。在科技與數字化成為主流的當下,如何用現代醫學的方法,講好中醫故事,是推動中醫自身發展,實現全球戰略的關鍵。因此,堅持中醫特色傳承創新,重視中西醫結合、中西醫並重,是中醫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