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些“肝”貨,讓你遠離病毒性肝炎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健康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世衞組織統計,在全球範圍內,每10秒就有1例性的慢性肝炎感染,每年有100多萬人死於肝炎。全球每天有近8000例新發乙型和丙型肝炎,而且這些感染大多數未被發現。在中國,病毒性肝炎是法定報告傳染病報告病例數最多的乙類傳染病。
除了我們經常聽説的乙肝和丙肝,病毒性肝炎還包括甲肝、丁肝和戊肝,他們“五兄弟”各有特點,引起的症狀略有差別,預防方法也不盡相同。

“太長不看”版:

1.甲肝和戊肝比較類似

2.乙、丙、丁肝和甲肝、戊肝有很大的不同,它們可造成慢性感染,患者死於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很高

3.乙肝、丙肝及丁肝經血液、母嬰和性傳播,不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在中國,母嬰傳播是乙肝的主要傳播方式,佔30%~50%

4.每年全球約有110萬人因沒有及時接受乙肝和丙肝檢測和治療而死於肝硬化或肝癌

5.乙肝目前還無法治癒,但抗病毒治療可以成功地控制感染,丙肝治癒率可達95%以上

“急脾氣”的二人組

甲肝和戊肝比較類似,都是急性肝臟炎症,它們病程較急驟,但預後良好。
不同的是,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戊肝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
它倆都是經糞-口途徑傳播,由患者糞便和血液中的病毒污染飲水及食物,再經口進入健康人羣的胃腸道而起病
甲肝通常因攝入受污染的食物而引發/圖源:圖蟲創意)
急性甲肝臨牀表現的階段性非常明顯:在黃疸前期,患者起病急驟,出現畏寒、發熱、乏力、納差、厭油、噁心、嘔吐、肝區疼痛等,尿色逐漸加深至濃茶狀;
到了黃疸期,上述症狀會有所好轉,但尿色繼續加深,同時皮膚鞏膜出現黃染,肝臟腫大;
恢復期,黃疸逐漸消退,症狀也慢慢消失,生化指標逐漸恢復正常。
甲肝是一種自限性疾病,沒有特效藥物,也無須特殊治療,只有明顯肝功能異常的患者需要用一些保肝藥,通常在2-4個月內恢復,病死率極低,也不會轉為慢性。
戊肝的臨牀症狀和治療方法與甲肝相似,但有大約5%的患者會發展成重型戊型肝炎,這種情況常出現在妊娠、高齡及合併有乙肝(HBV)感染的患者中。
戊肝在孕婦(尤其是孕晚期)中的死亡率可達20%~25%,因此如果發生重型肝炎或有症狀的孕婦,則需住院進行治療觀察。
甲肝和戊肝的預防措施相似,不同的是甲肝有滅活和減毒疫苗可以接種預防,戊肝尚沒有推廣的疫苗:

1.不吃來歷不明的食物,儘量不吃不正規商販出售的食物,以免進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

2.所有食物均應徹底烹飪,尤其是海鮮等食物。

3.注意飲水衞生,不喝生水,以免飲用被污染的水源。

“蔫兒壞”的三人組

乙、丙、丁三兄弟和甲肝、戊肝有很大的不同,它們可造成慢性感染,患者死於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很高。
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2019年,乙肝導致約有82萬人死亡,丙肝導致約有29萬人死亡。
而導致丁肝的丁型肝炎病毒(HDV)是有缺陷的單股負鏈RNA病毒,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不能獨立進行復制和傳播,需要藉助乙型肝炎病毒(HBV)為它提供外膜蛋白,因此丁肝患者會同時感染乙肝病毒。
2020年,在與世衞組織合作發表在《國際肝病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提到,據估計,全球近5%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染有丁型肝炎病毒。
乙肝、丙肝及丁肝經血液、母嬰和性傳播,不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因此,不正規的紋身、紋眉、穿耳孔、拔牙、割雙眼皮,共用剃鬚刀和牙刷,與感染者進行無保護性行為等都存在感染風險。
攜帶病毒的孕產婦還可將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在中國,母嬰傳播是乙肝的主要傳播方式,佔30%~50%,多發生在圍生期(孕婦圍繞生產的一段特殊時期,指自懷孕第28周到出生後一週),通過乙肝病毒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傳播。
(圖源:123RF)
不過,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接觸不會傳播乙肝、丙肝病毒,和這類患者的正常接觸,如握手、擁抱、吃飯、共用辦公用品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都是安全的
急性乙肝的症狀和甲型肝炎相似,成年患者多為自限性,能在半年內自愈,兒童則大多發展成慢性病毒攜帶者或慢性乙肝患者(丁肝與其類似)。
但急性丙肝則更為“沉默”,多數起病緩慢,僅有輕度消化道症狀如發熱、乏力、食慾不振等,伴轉氨酶升高,多數患者無黃疸,少數患者有輕到中度黃疸。
急性丙肝患者僅有大約15%有自限性,另外85%的患者不能自行清除病毒而進入慢性持續性感染,這個比例要遠高於急性乙型肝炎。

早檢測,早治療

實際上,大部分慢性感染的初期都是沒什麼症狀的,或僅有乏力、食慾減退、腹脹等非特異性症狀,很容易被忽視。
如果不知道本身已患有肝炎,生活上又抽煙喝酒、大魚大肉,這無疑會大大加快自身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進程。
(圖源:123RF)
據世衞組織估計,截至2019年,在所有的乙肝患者中,只有約10%的患者知曉自己的感染情況,在丙肝病毒感染者中,只有21%的人知曉自己的診斷狀況每年全球約有110萬人因沒有及時接受乙肝和丙肝檢測和治療而死於肝硬化或肝癌。
以下人羣為病毒性肝炎的高危人羣:

經常需要輸血或血液製品者、透析患者和實體器官移植的接受者

注射毒品者

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的居家接觸者,以及和他們有性接觸者

有多個性伴侶的人

做過紋身或穿孔的人

醫務人員或其他可能通過工作接觸血液和血液製品者

以上人羣需儘早進行病原體感染及相關血清學檢查,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則要聽從醫生的建議,看是否需要進行治療。
乙肝病毒攜帶者(肝臟功能正常,肝臟活檢組織學無明顯改變)通常不需要藥物治療,但應每隔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乙肝病毒學指標和肝功能,年齡大於40歲者則應同時複查肝臟B超和甲胎蛋白,做好醫學檢測。
(圖源:圖蟲創意)
而乙肝患者(肝臟功能不正常)則需要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雖然不能徹底治癒,但可以把人體內的乙肝病毒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極大地降低肝硬化、肝癌和各種肝衰竭的發生風險。
丙肝目前的治癒率可達95%以上,且3個月左右的治療即可實現治癒。
因為丁肝病毒不能“孤軍奮戰”,需要依附於乙肝病毒,所以目前還沒有單獨的抗丁肝病毒藥物,主要是抗乙肝病毒藥物。

接種疫苗,注意預防

對乙、丙、丁三兄弟的日常預防方式比較相似,包括拒絕毒品,避免不必要的注射,不與他人共用牙刷、剃鬚刀,不共用針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避免不安全性行為,到正規的醫療衞生機構進行注射、輸血等。
在針對性預防方面,乙肝是有疫苗的,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中國實施新生兒免費接種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種3針,其中第1針應在出生後24小時內儘早接種。
(圖源:圖蟲創意)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孕產婦所生新生兒,應在出生後24小時內儘早接種首針乙肝疫苗,同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並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後續劑次接種。
除新生兒外,成年高風險人羣如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及血液製品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經常接受輸血及血液製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職業易發生外傷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性同性性行為者、有多個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應該接種乙肝疫苗。
(圖源:圖蟲創意)
總之,肝臟是我們人體非常強大的器官,不僅功能很多,代償能力也很強,內部還缺乏痛覺神經,這使得它格外“沉默”,受傷了也往往“一聲不吭”。
因此我們更要注意保護肝臟健康,不僅有需要的人羣要進行病毒檢測,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戒煙限酒、不濫用藥物、控制體重,以減少對肝臟的傷害。

編輯:春雨醫生

[2]Stockdale AJ, Kreuels B, Henrion MYR, Giorgi E, Kyomuhangi I, de Martel C, Hutin Y, Geretti AM (2020).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D virus infec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Hepatol. Published online 23 April 2020; https://doi.org/10.1016/j.jhep.2020.04.008
[3]戎蓉,吳友平.盤點丙肝防治,最怕忽略和延誤[J].大眾健康,2020,(7):24.
[4] The Polaris Observatory Collaborators. Global prevalenc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2016: a modelling study.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8; 3: 383–403.
[5]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實用肝臟病雜誌,2020,23(1):後插9-後插3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1.044.
[6]馬麗娜.阻斷乙肝病毒母嬰傳播的研究進展[J].醫藥前沿,2019,9(3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