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種“節儉”,真讓人難以苟同,孩子想不變的“窮酸”都很難

勤儉節約是一項傳統美德,但在育兒中如果一味講究節儉,卻也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以前的人總是説“窮養兒,富養女”,結果卻發現想把兒子女兒養好,不是窮養富養就行的,尤其是窮養,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大。
有個表哥就是被這樣窮養長大的,然而他家裏卻一直是親戚裏最富裕的,外人都知道,可表哥的父母就是從小給他灌輸家裏很窮的觀念。平時給表哥買的衣服、玩具也都是最普通的那種。有一次表哥想像同學們那樣出國旅遊,父母就直接以“家裏沒錢”給否決了。
父母這種“節儉”,真讓人難以苟同,孩子想不變的“窮酸”都很難
表哥的父母想法很簡單,就是深信“窮養兒”對兒子的成長與發展更有利,而且他們雖然有錢,卻是從小吃過苦的,也是節儉慣了的,並且認為節儉才是他們能夠積累下不菲財富的真正原因,因此也有意從小培養孩子養成節儉的品德。可結果卻是,表哥不但沒有因為窮養變得更有志氣,反而養成了極度自卑的性格,對金錢看得比什麼都重,這也直接影響了他成年後的擇偶。
這麼多年來,表哥相親過的對象沒有十個也有七八個了,然而每一個都是初步接觸就告吹,從對方的反饋來看,幾乎每次都跟表哥的“小氣”有關。雖然成年後父母已經告訴了他家裏很有錢,甚至主動把大部分資產交到他手中讓他保管,表哥卻仍然改不了童年時期養成的“窮酸氣”,從而導致被相親對象一次又一次地拒絕。
父母這種“節儉”,真讓人難以苟同,孩子想不變的“窮酸”都很難
節儉確實是一種美德,但有些父母卻操之太過了,把節儉融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孩子無時無刻不被“貧窮”包裹着,有了這樣的童年,孩子以後想不變得“窮酸”都很難,即使家裏再有錢也會如此。
窮養兒不可取,過度節儉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第一大影響就是導致孩子養成自卑的性格。現在的一個物質社會,錢雖然不能決定一切,卻是可以解決絕大部分問題的,因此錢的重要性也早已深入每個人的心中。在這種情況下,貧窮給人帶來的壓力就會倍增,也很容易讓人,尤其是讓那些金錢觀念不健全的兒童陷入極度自卑之中,久而久之,自卑就會固化成性格,而一旦成為性格,以後就很難改變了,即使一朝發達,也不會由自卑轉向自信,反而可能一躍成為另一個極端——自負。
父母這種“節儉”,真讓人難以苟同,孩子想不變的“窮酸”都很難
第二大影響是不利於社交。首先,如果一個孩子因為窮養而變得自卑,本身就會給他的社交帶來不利,因為這樣的孩子在別人面前會變得謹小慎微,會覺得抬不起頭,這般不自信的人,是很難對別人產生吸引力的。其次,社交也是需要成本的,如果父母過度窮養孩子,不願意給他提供社交上的資金支持,自然就會讓孩子失去很多的社交機會,從而使其缺乏社交歷練,以後長大了也很難融入正常的社會。
父母這種“節儉”,真讓人難以苟同,孩子想不變的“窮酸”都很難
第三大影響就是讓孩子的格局變小,拘泥於小錢中無法自拔。窮養孩子會讓孩子對金錢過於重視,從而影響到他看世界的格局,遇到什麼事都會首先從成本上考慮。雖然金錢很重要,但也有很多東西比金錢更重要,而真正走上了社會就知道,有時候,格局才是決定你能掙多少錢的關鍵因素,格局小了,你就只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搗鼓,就算做得再好,也不過是掙那麼點辛苦錢。而格局大了,你的發揮空間就不再是原來的一畝三分地,而是一片更廣闊、更肥沃的天地,能夠得到的收穫自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父母這種“節儉”,真讓人難以苟同,孩子想不變的“窮酸”都很難
事實上,與“窮養兒”相對應的一句話“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則説得很有道理。家裏可以窮,但父母卻應該努力在孩子的心中維持“咱家不窮”的觀念,這樣才能讓童年時期的孩子培養出自信,從而對他的人生髮展產生幫助。
父母這種“節儉”,真讓人難以苟同,孩子想不變的“窮酸”都很難
既不窮養,也不富養,健康的金錢觀念應該從小建立其實養兒無所謂窮養還是富養,而應該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來做出合理的選擇。對於非常有錢的家庭來説,孩子穿一兩千的鞋都是正常的,而對於普通家庭來説,穿一百塊的鞋就嫌貴了。但不管怎麼樣,父母最應該注意的,就是從小讓孩子建立起健康的金錢觀念,有錢不能揮霍,無錢也不意味着窮酸,只要不濫花錢,而是把錢花在了刀刃上,就應該毫無心理負擔地去花,而不必過度糾結所謂的成本問題。
節儉作為一項美德是值得我們傳承下去的,但在傳承的過程中,卻一定要注意把持好度。尤其是對於孩子,如果過度要求節儉,非但不利於培養品德,反而會對他的性格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並最終拖累他的人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1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這種“節儉”,真讓人難以苟同,孩子想不變的“窮酸”都很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