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你的這個舉動,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別忽視

相信每一位媽媽對孩子的哭鬧都是非常無奈的,孩子的哭鬧分很多種,有的時候是因為情緒上的崩潰,而有的時候可能是想用哭鬧來威脅自己的媽媽以此來達到一些目的,相信每一位媽媽都被孩子的哭鬧所要挾過。

在《媽媽是超人》中,馬舒雅的育兒方式曾被網友們質疑,説他不懂得教育念孩子,女兒不想吃飯想要吃冰淇淋,只需要一哭,媽媽就會滿足孩子,女兒不肯睡覺的時候對媽媽拳打腳踢,只要一哭,媽媽就會抱抱自己的孩子,女兒不想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哭,媽媽差點就把孩子帶回家,許多孩子把哭鬧當作自己制勝媽媽的法寶,只要不停的哭就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馬舒雅在整個節目中一再妥協,讓女兒失去了自主能力,出現了許多任性的行為,甚至面臨被幼兒園退學的風險,其實許多父母的妥協溺愛造就了一個個任性的孩子,甚至巨嬰,許多媽媽不想被孩子的哭鬧要挾,卻又不能妥協,不能打罵,於是很多媽媽就會採用一個看似很有效果的方法,就是不理會直接走掉,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媽媽會直接走開,不理自己的孩子,等孩子哭累了自然就會停下來,這種冷暴力的處理方式,看似簡單,直接,可是給孩子帶來的心理損傷確實非常大的。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你的這個舉動,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別忽視

孩子用哭鬧來要挾自己的媽媽,然後媽媽用突然消失來威脅自己的孩子,這種互相威脅的方式會讓孩子感受到失去媽媽的恐懼,這比孩子的哭鬧殺傷力更大,或許在這種方法下,孩子會停止哭鬧會變得很乖,但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學會了規則,而是因為她們害怕媽媽不要自己,當孩子經常陷入這種不安和恐懼的時候,內心會逐漸缺乏安全感。 有的媽媽説自己對孩子用過這樣的方法,只要孩子不乖或者哭鬧的時候,媽媽就會把孩子一個人關到房間裏不給開門,每次用這一招,孩子就能很快停止哭鬧,即使忍住抽泣,也會乖乖的配合媽媽,女兒隨着長大越來越懂事,媽媽心裏也非常的開心,直到有一次女兒和朋友出去玩的時候,朋友回來説孩子太讓人心疼了,做什麼事情總是小心翼翼,生怕不能討好所有人,這個時候這位媽媽才突然醒悟,這種粗暴冷漠的方式一直傷害着孩子渴望愛的心靈,讓孩子變得非常敏感,以及脆弱,並且非常的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你的這個舉動,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別忽視

或許有的時候媽媽離開只是為了嚇唬孩子,但是孩子又怎麼會想那麼多呢?當自己媽媽離開的時候,孩子第一反應是非常的害怕,雖然媽媽拋棄自己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孩子寧願不斷地妥協也擔心有一天媽媽會真的拋棄自己,在這場控制與反控制的較量中,父母用愛作為武器讓孩子放棄抵抗,然而這種愛卻是一種有條件的愛。有條件的愛本質上是自私的,客觀的來説也就是父母在教自己的孩子學會自私,因為有了孩子,或許在幾次父母的嚇唬之後,明白媽媽只是假裝消失,那麼孩子就會不再害怕,但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信賴也會隨之破壞,那麼父母今後的教育方式就會大打折扣。

對待哭鬧的孩子,“四個不要做只做一件事”:

不要打,以大欺小,不公平;不要罵,會給孩子不好的示範;

不要説,孩子正鬧情緒,聽不進去,説得多會讓孩子以為你在求在哄他;

不要走開,因為走開就成了單獨禁閉,那叫懲罰,沒有教育意義;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你的這個舉動,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別忽視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媽媽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陪在孩子身邊,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你可以哭鬧,但是我不會因為你的哭鬧而妥協,等孩子情緒完全平復以後再耐心地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這種陪伴但不妥協的方式會讓孩子知道你愛他,但是對於他自己一些無理的要求,你卻不會同意,慢慢的孩子就知道用哭鬧來要挾父母是沒有用的。

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對某一件東西的執着並不是單純的想要這個東西,而是為了通過這個東西來證明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於是孩子便會通過一次次的任性來試探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所以説每次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的陪伴就變得非常重要,孩子越是哭鬧父母又不能而不見,因為每次孩子哭鬧的時候都非常需要自己的媽媽,這個時候媽媽一定要用愛的方式告訴她,請放心我永遠愛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2 字。

轉載請註明: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你的這個舉動,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別忽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