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問我未來中國面對的最大的考驗是什麼?
我會説,是6100萬留守兒童未來的心理問題。儘量把孩子留在身邊吧,儘量用心和他們在一起吧。千萬別讓他們成了有父母的“孤兒”。
——凱叔
作者 | 妙黛
“媽媽,別走!”
春節假期結束,短暫的團聚之後,對於有的家庭就是“生離”。
江蘇淮安一位媽媽要離鄉返程,臨走前5歲的兒子緊緊拽住她的頭髮,不讓她走。
孩子一邊不停地喊着媽媽,一邊拼命想要爬上媽媽的車,撕心裂肺的哭聲,見證了人世間最悲情的一幕。
媽媽一把抱住孩子,幾秒的相擁之後,孩子很快就被拉走了,可一聲聲“媽媽”的哭喊聲,扎得心都要碎了。
在媽媽臨走之前,兒子就偷偷把媽媽的行李藏起來了,以為這樣就能留住媽媽了。
要説媽媽有多好呀?一年只能回家一兩次。
可孩子不僅不怪媽媽,還萬般不捨,用他所有的辦法只為多留住媽媽一小會兒。他怎麼會知道,這一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次見到媽媽啊。
貴州榕江一對留守兒童姐妹,緊緊拉着媽媽的衣服,哭着大喊:“媽媽別走,媽媽別走!”
一路拉拉拽拽,走走停停,兩個孩子追出了200多米……
春節過後,不知道有多少家庭面臨着這一幕。
孩子心裏短暫的温暖過後,又是無盡的孤獨。媽媽這幾天的陪伴,能供孩子在以後的漫漫長夜中,回憶多久。
但是,如果可以,又有誰願意骨肉分離。
媽媽只有一雙手,抱起你就搬不起磚頭,搬起磚頭就抱不起你。
做媽媽,她們或許已拼盡全力
在中國,上班族中媽媽的數量已經超過3.3億,女性勞動力佔比高達70%。
這些媽媽裏面,有很多人連正常的上下班都做不到。多少父母只能趁孩子熟睡頭也不敢回地離開,多少父母看着跟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淚流滿面,多少父母看着孩子的熟睡的樣子一遍遍地説着“對不起”……
不只是外出打工的媽媽,那些醫生、律師、金融等各行各業的白領,也未必有多少陪伴孩子的時間。
在日本,有一種特殊的幼兒園,被稱為“深夜幼兒園”。它開設在最熱鬧的“紅燈區”,每天營業時間是早上七點到夜裏兩點。
裏面的孩子小的只有1歲,大的已經6歲,他們大多都一早被送來,到了晚上熟睡後被媽媽接走。
之所以開在紅燈區,是因為這些孩子的媽媽大多都是工作在附近的服務生、餐廳老闆娘、酒吧打工者……
還有的媽媽實在不能按時上下班,就只能把孩子放在這裏。
每到深夜,就是孩子們朝門口張望的時候。聽到門鈴響,他們就趕緊抬頭看,結果不是媽媽,又失望地垂下頭來。
一個夜晚,不知道要經歷多少次這樣的失望。
一個童年,不知道要經歷多少個這樣的夜晚。
一位日料店的老闆娘,每天營業到凌晨兩點。有一次兒子生病了,她到了關門時間後,就趕緊去幼兒園接兒子。
到了幼兒園時,兒子已經熟睡。
她摸了摸兒子的頭,發現已經退了燒,終於鬆了一口氣。一邊輕輕抱起兒子,一邊對他説着:“對不起,媽媽來晚了,對不起,我們回家。”
這位媽媽,身上的圍裙還沒有摘,深夜的背影寫滿了心酸。
這些媽媽,早就習慣了給自己加油,習慣了克服自己的愧疚感。這些孩子,也早就習慣了懂事,習慣了不催媽媽早點來接自己。
生活的壓力,註定有的媽媽要在深夜裏奔波。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
《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中指出,我國有700萬留守兒童,10%的孩子認為父母已死,260萬的孩子一年連父母一個電話都接不到,34%的孩子有自殺傾向,9%的孩子嘗試過自殺行為。
在這個通訊發達的時代,為什麼他們連個電話都不打?
因為他們不知道跟孩子聊什麼,除了“吃了嗎”、“聽話了嗎”、“考試了嗎”,幾乎再也沒有共同語言。
時間久了,孩子慢慢長大,他們對父母將不再是戀戀不捨的依賴,而是遠遠的疏離與恐懼。
家長不再瞭解孩子,孩子也不再渴望爸爸媽媽。
父母為了生活遠離孩子,孩子也真的僅僅把父母當成取款機,或者是隻知道指責他們的“一個大人”而已。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説,“你不在孩子身邊,你知道你錯過了什麼嗎?”
他換牙時,門牙掉了,被人都笑話他,你不知道;
他考了100分,得到老師的表揚,邁着六親不認步伐回家,你看不到;
其他小朋友穿着時尚的衣服,他只有爺爺奶奶買的土款式,他有多失落你想不到;
開家長會的時候,他開始懂事地不再給父母打電話,你不會知道你已經失去這個孩子了。
可是,有哪一對父母,真的想要錯過這些呢?
生活的無奈,在這些錯過與遺憾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可以,儘量別“失去”孩子
如果生活富足,不用為生計擔憂,誰不願意陪伴孩子成長?
但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我們為了一日三餐就要用盡洪荒之力。要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就更要風雨無阻地追趕。
如果可以的話,哪怕有那麼一點希望,日子苦一點,也儘量把孩子帶到身邊。
去年疫情期間,全國的中小學生都在家上網課,有一位“案板女孩”火了。
媽媽在上面賣着滷肉,她在案板下面逼仄的角落裏面,打開台燈認真聽課、寫作業。伴隨着媽媽的吆喝聲寫字,伴隨着案板的“噠噠”聲背誦課文。
也許有人覺得,這樣的環境是苦了孩子,還不如扔在老家寬敞明亮的屋子。
可對於孩子而言,真的不是這樣的。
“案板女孩”最打動人的,不是她的認真刻苦,而是她燦爛的笑容。
在這樣的環境下,只要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日子就是美好的。
孩子的要求真的就這麼簡單,她們對“苦”的理解與我們完全不同。
如果實在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給孩子打打電話,視頻聊聊天。隔着屏幕的關愛,也不失為一種陪伴。
孩子最害怕的是,父母口口聲聲説為了自己,可自己卻實實在在感覺到了被拋棄。
多多關注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愛的,就能儘量減少陪伴缺失對孩子的傷害。
也不要總是問成績了,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多關心他們的生活,説説學校裏的趣事,哪怕只是閒聊。
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時間,真的只有幾年。
再苦再累,也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
—— End ——
作者:妙黛,一個集正經與逗比,美貌與才華一身的90後辣媽,在讀心理學碩士,百萬媽媽們的雲閨蜜。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