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上網課的女兒停車坐愛楓林晚,為什麼要用“坐”家長無言以對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健康

按照往年,這時候一學期都快過半了,可是,今年卻遇到了特殊情況,一直到現在還沒有開學。病毒向來都是無情的,但人卻是有情的,越是在這種時刻,越是體現出了中國人的情操。
學生們雖然無法到學校上課,但是教師們卻在網上堅持授課。不過,網上授課對家長來説卻是非常不方便的。有些小學生思想激進,愛問問題,讓家長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有一位學生學習古詩的時候就問了一個讓家長崩潰的問題,那麼,學生到底問了什麼,讓家長几乎生無可戀呢?

一般來説,需要在家長的監督下學習的都是小學生。那些小學生看似簡單,其實腦子裏面可複雜了,他們天馬行空,想的問題和老師所講的幾乎沒有關聯,但是好像又是有一點點關聯。

乍看之下,這是一首寫景的詩,大家在讀後完全可以想出一幅晚秋時期的景象。詩人在秋日裏趕着馬車,經過一個類似於鄉村的地方,路上鋪滿了石頭,道路彎彎曲曲的,一直向遠處深山延伸,就在與白雲相接的地方,隱約可以看到幾户人家。
這種景象,讓詩人彷彿身處於遠古,沒有爭紛,只有百姓們恬靜的生活。居住在這麼偏僻的地方,雖然交通不方便,但是古代並不像現代,基本上都可以實現自給自足,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不需要走出深山。
所以,這種環境在當時可是非常迷人的,尤其是詩人曾經在繁華的都市居住,甚至曾在朝廷任職,看多了人世間的爾虞我詐,更是迷戀這種幽深的居住環境。

當詩人看到漫山通紅的霜葉時,忍不住停下馬車,坐在車上看着眼前的美景。時至晚秋,所有的霜葉都順應時節,像被二月的驕陽映照過的紅花。
身處這片美景中,如果不是時間有限,詩人肯定會繼續看下去吧,甚至還可以進一步想象,如果詩人身上有現代的照相機,或者手機之類的,一定會毫不猶豫將這幅美景給拍下來,往後餘生好好欣賞。
作者寫下這首詩時,正是對官場感到厭倦的時候,所以,這首詩裏面也隱含了他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不管從哪方面來欣賞這首詩,都是一首近乎完美的田園詩。可惜的是,現在小孩吃太多補腦的產品了,聽到什麼補腦就讓小孩吃什麼。結果,大補之下,小孩的腦回路都和以前的小孩不同了。
以前小孩讀書,老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不存在太多課外問題。但是,現代的小孩卻不問死老師不罷休。
小孩不在學校,問不了老師,便把問題問到了家長身上。這不,一位家長反應,自己都快被家裏的“熊孩子”給問瘋了,因為小孩問的問題實在太刁鑽了。
當孩子讀完第一、二句時,就問家長,這兩句詩是不是出錯了。既然是在有霜季節的傍晚,還有白雲飄飄,詩人的視線應該受阻才對,怎麼還能看到那麼遠的地方住着人家呢?

當孩子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家長一下子就愣住了,以前只覺得詩人寫的這首詩意境優美,根本沒有想過到底符不符合現實啊。孩子一提問,家長也覺得確實有問題了。
事實上,古代的詩人寫詩的時候,看似寫的都是實景,實際上卻為了增加意境而寫了更多內容。所以,有些詩句只能欣賞表面意思,體會詩人寫詩的意境,卻不能過度推敲文字。
當孩子讀到後面兩句時,再次提出了讓家長崩潰的問題,詩中第三句裏面的“坐”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詩人為什麼要用這個字?懂詩的人不用問也知道這裏面的“坐”是“因為”的意思。
詩人之所以用“坐”,而不用“因”或者其他字,原因非常簡單,“坐”字是第四聲,讀起來更加符合整首詩的韻律。

這首詩也是小學教材,告訴學生們,農民伯伯在太陽正烈的正午到地裏鋤禾,大中午在太陽底下勞作,不知道花費了農民伯伯們多少心血。所以,大家所吃的每一粒米飯都是農民辛勤勞動的成果,不能隨便浪費。
這是一首非常直接的教育孩子們珍惜糧食的詩,對孩子們來説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可是,學生們卻提了一個讓老師也頗為不解問題。農民勞作,並不一定非要在那麼熱的中午,完全可以在早上或者傍晚更涼快的時候啊,他們為什麼一定要在中午呢?

首先,詩中所説的“鋤禾”並不是真正的把禾苗鋤死,而是指把禾苗周圍的雜草除掉。對農活在行的人就知道,早上雖然涼快,人們幹活也不用那麼辛苦,但是早上禾苗上面有露珠,下田可能會造成黃葉或者其他問題。

對於老師而言,學生的問題雖然刁鑽,但是好歹還回答得上來,但是家長就不一樣了。自己沒有學過的內容,在兒女面前回答不上來可是會影響形象的,所以才會那麼抓狂。
不過,問問題也是增加學識的一種途徑,更能開闊視野,所以,老師和家長也不能拘着不讓孩子提問。相反,為了使孩子們的知識更加健全,不管扮演哪種角色,都應該儘量給孩子們準確而全面的答案。
最後,祝願病毒早日過去,讓老師們順利上崗,讓家長們早日“解脱”。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説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