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講話的聲調要適中,放慢講話的速度,只講聖賢人的言語!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健康


至樂無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如何能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是天下父母普遍憂慮操心之事。當發現孩子沒有志向、不愛學習、自私虛榮、沒有禮貌……您可知原因何在?又該如何糾正?相信蔡禮旭老師《幸福錦囊集》一書,能令您洞明問題癥結所在;而其中的錦囊妙計,希望對您導正孩子的人生之路,帶來一定的啓迪和幫助。



人跟人溝通和互動最重要的工具是語言,所以學會講話就顯得相當重要,但是學習講話要從小訓練。我就沒有從小訓練講話,因為小時候才華比較差,從未參加過什麼演講比賽、朗誦比賽,這對我來講都是絕緣的。在大學的時候,我學習的心境打開了,那時我愛好學習一些健康的知識,學習後就覺得健康對人很重要,想要將健康的知識講給同學們聽,於是我到學校附近的泡沫紅茶店,找兩三個學弟,對他們説:“你們是否願意聽我講講關於健康的話題?”我就這樣跟學弟們相約在泡沫紅茶店,開始給他們講解“營養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人際關係對人的重要”等話題,我從此才開始練習講話。

後來到海口,只要一有機會講課,即使只有兩三個聽眾也要去講,一百多場就這樣講下來,後來又到深圳,半年就講了二三百場,緊接着又開始辦全國性的演講,就這樣一直訓練。所以,講話要“勿畏難”,多講就熟練。


我們在各地開課,中心的老師也常常給小孩上台講話的機會,這樣不只是訓練孩子們的講話能力,還訓練孩子們講話的威儀。老師要求他們一上台就要先鞠一躬,這是訓練他們要做到“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再自我介紹,“我是某某某,今年幾歲”,然後講自己上星期在家裏做了什麼孝順父母的事。當孩子把他所做的孝順父母的事講出來,其他人就可以“見人善,即思齊”。所以,《弟子規》在哪裏?在生活之中時時刻刻都用得上。孩子們在台上講話時,可以看到他們的手會不聽使喚,動來動去。有時候講話不清楚,我們會讓他再講一遍,一次一次讓他磨鍊,這樣講話的膽識就訓練出來了。



講話的聲調要適中


“勿急疾,勿模糊”,一個人講話的聲調要平穩而不能急躁,要抑揚頓挫,講到重點的時候,聲音要加重一點。假如我們講話全是同一個音調,可能對方聽了都快睡着了,所以講話還要“重且舒”。《弟子規》也提到講話的態度跟方法,譬如“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這也是教導我們講話時聲調要適中,不可太大聲,也不可太小聲。“問起對,視勿移”,當我們在與別人講話時,眼睛要注視對方以示尊重。這些細節,都要花工夫去訓練孩子,過三四個星期後,他自然就循規蹈矩。


有一個小女孩很內向,我們便經常給她講話的訓練機會,過了幾個月,這個小女孩去參加演講比賽還得了獎,她的母親很歡喜。假如你的孩子現在不敢當眾講話,你也可以在家裏訓練他。當爸爸的先示範,然後讓孩子跟你一起做,他一定會做得很歡喜,因為小孩子看你先做,他就會跟着你做,而且他還會做得很服氣。



放慢講話的速度


現代人講話講得很快,好像見到人就是一見如故,話停不下來。一個人要改變自己急躁的個性,就要從説話開始,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你們看我的身材,就知道我也是很緊張、很急躁的人,我的個性就是在聽師長講經時不急不徐這種清淨的氛圍中逐漸被降伏。我們聽師長講課的時間久了,對於這種聲音、速度愈來愈熟悉,就會在無形中放慢講話的速度。當你講話的速度放慢以後,又會慢慢改變你的情緒與性格。


在訓練孩子與人交談的過程中,要時時觀照孩子講話的速度,假如太快了,別人聽了會吃力。很多朋友都説“我講 得已經夠慢了”,這樣行不行?不能用自己的標準,要用別人可以接受的標準。講話的目的何在?當然是要讓別人聽懂。如果我們跟老闆通電話,老闆講話太快,你沒有聽清楚,又要處理他交代的事,這時怎麼辦?把他講的內容再複述一遍給他聽,如果是你聽錯了,他會馬上再告訴你一遍。 否則把老闆的意思聽錯了,在處理問題時有了偏差,他絕對不會覺得是他講得太快,一定會説你辦事不周。我們要有一個習慣,無論是誰交代事情,都要在掛電話以前,再複述一遍給他聽,這樣才會萬無一失。往往一句之差,會讓整件事從頭再來。


只講聖賢人的言語


假如我們有心要出來講《弟子規》,最好的練習講話的機會,不是在台上,而是對家人。時時刻刻把握機會跟人家介紹聖賢學問,這就是練習講話的好機會。當我們時時都講聖賢人的言語,就不會再説廢話,所講的都是正知正見。我們在與人交談當中,只講智慧語,只講軟慰語,只講利益他人的言語,平常能這樣去積累,當有機會上台的時候,自己才會有把握沉穩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