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半萌娃“吵架”能力爆棚,尿牀被批評不忘頂嘴,爸爸直接笑場

尿牀的娃大家可能都見過,大家小時候也都有過尿牀的經歷,但是尿牀後還這麼“多戲”的娃就少見了。

近日,浙江湖州的張女士,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段自己兩歲半兒子和爸爸鬥嘴的視頻,一時之間小萌娃就因為邏輯清晰、表情切換自如瞬間在網絡走紅,圈粉無數。

視頻裏爸爸一聲令下“哭”,小萌娃立刻投入地哭得稀里嘩啦,爸爸再一聲“閉嘴”,小萌娃立刻停止哭泣恢復如常。

爸爸:“你為啥要尿褲子上,誰允許你尿褲子上”,面對爸爸的靈魂拷問,小萌娃一邊委屈的哭泣一邊爭論,對答如流,試圖讓爸爸知道自己的委屈,理解自己。

2歲半萌娃“吵架”能力爆棚,尿牀被批評不忘頂嘴,爸爸直接笑場

面對萌娃邏輯滿分的辯論,切換自如的哭笑表情,原本生氣準備批評萌娃的爸爸也被打敗了,屢屢笑場,瞬間落了下風,最終這場沒有硝煙的“父子之戰”,以爸爸的完敗告終。

據張女士介紹,自己的兒子從小邏輯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就比較強,自己也經常被兒子弄得哭笑不得,痛並快樂着吧!

看完視頻很多網友都被這名小萌娃圈粉了:“真是一個可愛的小戲精”,也有不少寶媽表示自己家的娃也是這樣:“我家娃小時候也是這樣,自己尿牀了,説是爸爸尿牀了”。

不過不得不説這名小萌娃,年紀雖小,但是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卻一點都不弱,都能把爸爸説的啞口無言。

2歲半萌娃“吵架”能力爆棚,尿牀被批評不忘頂嘴,爸爸直接笑場

其實0-3歲正是寶寶大腦發育最快、最關鍵的時期,這期間也是寶寶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時候,不過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每個寶寶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有的寶寶説話快有的寶寶説話晚。那麼如何判斷孩子的語言發育是否正常或者遲緩,是否需要到醫院就診呢?

寶寶語言發展的三個階段

1、呀呀學語(0-1歲)

這階段的寶寶語言基本以簡單的發音和稱呼為主,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寶寶咿咿呀呀發聲,或者用打手勢來溝通,但我們卻不知道寶寶在説什麼。其實,這是寶寶在積累語言信息的表現。

2、語言理解階段(1歲-1歲半)

1歲到1歲半的寶寶開始能夠把別人的話和現實的東西、動作聯繫起來,能夠比較好的理解大人説的話、聽懂大人的指令,也開始會説一些簡單的單詞,但是理解的話通常比他們會説的要多。

3、簡單交流(1歲半-3歲)

這階段的寶寶開始學着用詞語和句子表達自己,已經能夠用語言和他人進行溝通交流。

但正如我們前面所説,個體發育存在差異,有的寶寶不到兩歲就能説完整的句子,而有的寶寶兩歲半了還只能説簡單的疊字,有早有晚都正常。

2歲半萌娃“吵架”能力爆棚,尿牀被批評不忘頂嘴,爸爸直接笑場

雖説存在發育差異,但是大體的規律不會偏差,作為家長還是要學會辨別,必要的時候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這些情況需要帶寶寶就診

生活中家長要多注意寶寶的發育情況,如果寶寶到了1歲還不會呀呀學語、不會用手勢溝通;18個月還不能説完整的單詞;3歲之前不能用簡短的句子説話、聽不懂大人簡單的指令,不能用身體語言、眼神等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

簡單來説,如果寶寶語言能力欠佳,但是可以通過肢體動作加上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那麼我們就不用太擔心寶寶的語言發育情況,反之,家長就需要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如何讓寶寶好好説話?

1、語言刺激

家長平時可以多和寶寶説説話,比如和寶寶描述、介紹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天空中的雲朵、路上各色的汽車......也可以給寶寶讀故事書、唱兒歌等,確保寶寶有足夠的詞彙輸入量。

此外,當寶寶開始發聲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和回應,用寶寶的“語言”和寶寶對話,刺激寶寶説話的興趣。注意,家長在和寶寶説話的時候需要放慢語速,注視寶寶的眼睛,鼓勵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

2歲半萌娃“吵架”能力爆棚,尿牀被批評不忘頂嘴,爸爸直接笑場

2、創造語言環境

家長平時可以多讓寶寶和同齡的小朋友玩,也可以設計一些遊戲情境,比如和寶寶一起玩故事接龍、唱兒歌等。不要過於生硬的教寶寶説話,要在合適的環境説合適的話,比如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説“我們先洗洗左手,再把右手伸出來洗右手”。孩子可能開始不懂,但多幾次就會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3、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

家長經常和寶寶在一起,通常寶寶還沒開始説話一個動作家長就知道寶寶要什麼了,但是這樣卻會喪失寶寶想要開口表達的慾望。所以,家長平時即使已經知道寶寶的意願了,也不要着急替孩子表達,應該引導孩子自己組織語言表達,讓孩子明白語言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8 字。

轉載請註明: 2歲半萌娃“吵架”能力爆棚,尿牀被批評不忘頂嘴,爸爸直接笑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