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唐山和秦皇島等地紛紛發佈了關於“謹慎食用海虹、毛蚶的警示”。尤其是秦皇島,監測到了海虹的麻痹性貝類毒素已經超標2倍以上。這不是今年才有的預警。每年的春夏之交,都有多個沿海城市發佈類似的通告,以前還有過這個季節食用海虹等海產品中毒的報道。
那麼,海虹為什麼會含有毒素?以後還能吃海虹嗎?
海虹本身無毒
但赤潮來臨時體內會積累毒素
海虹的學名叫作貽貝,在不同地方還有淡菜、殼菜、青口貝等名稱,是一種物美價廉的海鮮,經常在各地人們的餐桌上出現。海虹本身是無毒的,正常情況下可以常規烹調食用,之所以會出現毒素,主要和一種大名鼎鼎的現象——“赤潮”有關。
“赤潮”是指由於氣候變化或者海洋水質的變化等原因,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暴發性地增殖,導致水體變色的現象。這其中的一些浮游藻類能夠合成多種毒素,不僅污染水體,還能夠通過食物鏈等循環進入其他海洋生物體內,對海洋環境具有較大的危害。赤潮現象在世界很多海域會出現。在中國海域,它們出現的季節大致春夏之交。一般4月開始出現,經過5月之後下降,到6月就基本恢復正常了。
當赤潮襲來時,海虹食用了含有毒素的浮游藻類,自己並不會中毒,但是可以把毒素集中到體內。人們食用了這樣的海虹後,就可能中毒。
海虹不是唯一富集毒素的海產品。除了它之外,扇貝、牡蠣、毛蚶、織紋螺等以浮游生物為食的海產品也有。
常規烹飪煮熟
無法清除海虹體內的毒素
赤潮引發的毒素統稱為貝類毒素。它是很多種毒素的統稱,主要包括麻痹性貝類毒素、腹瀉性貝類毒素、神經性貝類毒素和記憶缺失性貝類毒素等。這些毒素的耐熱性很強,常規烹飪的“煮熟”並不能破壞它們。如果海產品被它們污染了,消費者再精心的處理烹飪也還是不能完全避免中毒。
不同的貝類毒素導致的症狀不同,簡單來説,可能有四肢肌肉麻痹、頭痛、噁心、流涎、發燒、皮疹、嘔吐、腹痛、腹瀉、頭暈、眼花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短期內失去記憶力、呼吸停止甚至死亡。而且,它們導致人體中毒之後,並沒有什麼方法去解毒,只能依靠身體“硬扛”過去。
最近是赤潮高發季,建議不要食用
正如前面所説,海虹以及其他的貝類海鮮本身並不含有毒素。它們的毒素來自於赤潮,所以在沒有赤潮的季節,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在赤潮來臨的季節(4~6月),如果是在沒有被污染的水體中生長的海產品,也不會有毒。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説,沒有辦法去判斷面前的海虹被捕撈前的生長環境,所以不吃是最穩妥的選擇。等到赤潮季節過去,政府確定安全了再吃,也就能保證安全了。
不過,海虹、扇貝、牡蠣等海產品,現在都有大量的人工養殖品,養殖過程中,能夠對海水水質進行持續的監控,也就能夠規避赤潮的影響。這樣養殖出來的海虹以及其他海產品,也就不會有毒。所以,實在想要吃這些食物的人,可以去大型、正規的超市或者海鮮店——如果他們供應這些產品,那麼應該是安全的。
最後提醒的是:不管吃海虹還是其他海產品,一旦食用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肌肉麻痹等症狀,就必須立即趕往醫院,並如實告知醫生吃過這些食物,可能是貝類毒素導致,從而獲得及時的救助。當然,吃其他食品出現這些狀況,甚至沒吃什麼出現了這些症狀,也都應該及時就醫。
文/雲無心(食品工程博士)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平台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