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雜糧雖好 但也要注意食用方式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健康

提升飽腹感、控制餐後血糖血脂、預防便秘、幫助瘦身……全谷雜糧對健康的好處早已深入人心。不過,再好的食物,也要吃法得當。很多人沒有從全谷雜糧中獲得足夠的好處,甚至難以堅持下去,很可能是因為犯了下面幾個錯誤。

烹調不當

烹調不當,質地太硬造成胃腸不適。全谷雜糧很難用電飯鍋,按照烹調白米飯的程序來製作。它們需要預先浸泡兩三個小時(如糙米、黑米),有的甚至需要浸泡過夜(如大部分豆子和蓮子、芡實等),再用電飯鍋烹飪。或者直接用電壓力鍋熬煮。目前市售電壓力鍋大多有雜糧飯、雜糧粥專用程序,只需按照説明操作就可以。只要烹調得法,雜糧粥雜糧飯都能做得質地柔軟。發酵做成饅頭、麪包,也能讓全麥食物更容易消化。一半白米/白麪,一半全谷雜糧摻在一起吃,就不會出現因為“太粗硬”而損傷胃壁的事情。

急於求成

添加時沒有循序漸進。對於消化能力較弱的人來説,一下子把所有食材從白米白麪換成全谷雜糧,可能造成消化系統不適應,導致脹氣等問題。這種情況不難解決,只需要先小比例添加,比如3份大米配1份燕麥或雜豆,讓腸道菌羣逐漸改變,能處理更多的膳食纖維、低聚糖和抗性澱粉後,胃腸就能夠順利接受更大的比例。此時,可提升到2份大米配1份全谷雜豆的比例。過一段時間,消化道適應了,再增加到一半白米一半雜糧。

穀物總量不足

只喝稀粥,導致穀物總量不足。由於全谷雜糧烹調時煮粥方便,很多人用雜糧粥替代白米飯。但是粥是高水分食品,按同樣一碗來比較,其“乾貨”總量遠遠低於白米飯。而且,雜糧粥飽腹感較高,人們往往喝一碗就夠了,但其實總量不足。長此以往,就會造成熱量過低,營養供應減少。特別對於那些原來不打算減肥、運動量又比較大的人,如果主食吃少了,可能發現自己精力不足,容易疲勞,臉色發黃。

營養單一

只吃少數一兩種全谷雜糧,造成營養單一。有些人頓頓蒸紅薯蒸紫薯,有些人天天啃玉米吃窩頭。但是,吃雜糧也需要多樣化,不能只盯着一種。建議去超市雜糧櫃枱,好好看看有多少種食材可以使用。可以把不同種類的雜糧融入三餐,比如早上喝雜糧豆漿(包括黃豆、燕麥、小米、紫米等),中午吃一段蒸玉米,晚上喝八寶粥(包括紅豆、綠豆、糙米、白米等)。

加工太細

加工得太細,控制餐後血糖效果打折扣。如果是消化不良者食用全谷雜糧,打成糊糊、煮得軟爛,甚至烤後打成粉,都是合適的做法。但是如果要控制血糖,這種做法會提升消化速度,讓很多全穀物的餐後血糖反應大幅度上升。相比而言,豆類即便煮爛打碎,血糖反應還是比較低的,但小米、糙米、黑米等穀物就不行了。它們需要保留一定的咀嚼口感才能有效控制餐後血糖上升速度。所以,糖尿病患者和其他血糖控制障礙人羣,適合整粒烹調,不要打成粉末煮成糊糊。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穀物的天然物理結構,能夠更好地延緩餐後血糖血脂的上升。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排版:寇夢楠

編輯:趙洋藝

審核:歐陽美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