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長最耽誤孩子的一句話,許多家長都説過,卻又不自知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健康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點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麼一種現象,就是當孩子太調皮冒犯到別人的時候,帶孩子的這個人無論是孩子父母還是爺爺奶奶,都會對孩子説“不要再這樣了,你看阿姨/叔叔都生氣了”,這就導致把問題從“孩子做錯了”變成“別人生氣了”。

有個育兒專家在坐高鐵的時候,後面座位有個四五歲的孩子一直在踢自己的椅子,原本她想孩子過會兒應當就會消停下來,沒想到孩子踢了六七分鐘都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嚴重影響她休息。於是這個專家回頭對孩子家長説管一下孩子,孩子的家長才説“不要踢了,你看阿姨都生氣了”。

這個育兒專家比較累,所以並沒有在説太多,事後她分析這件事,覺得孩子的家長做的非常不妥,因為自己當時根本沒有生氣,而且孩子家長並沒有告訴孩子這樣做是很不禮貌、不文明的,而是告訴孩子在別人沒有生氣的情況下是可以這樣做的。

這也是現在帶孩子的家長都犯的錯誤,就是把孩子犯錯歸在別人生氣上,而不是因為孩子自己做錯了。家長這樣做會導致孩子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可以做不文明的動作,只要別人不生氣就可以,另一種就是討好型人格:不能讓別人生氣。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踩丹霞地貌的人,她因踩了丹霞地貌被眾人網上羣起而圍之,被迫道歉。但是她道歉是因為引起了眾怒,而不是自己做錯了,這樣的想法與小時候的家教脱不了關係。還有高校大一新生偷拍女生宿舍被抓住,在他的懺悔書裏沒有看到一點悔過的痕跡,通篇下來總結就是“我很不幸被抓住了,被抓住我就道歉,沒被抓住我就不道歉”。學習成績與人品是沒有關係的,人品是從小家庭培養出來的,而對於一犯錯就是因為“別人生氣了”的這種家長,帶不出能夠明確知道自己犯錯的孩子。

至於第二種討好型人格,就容易看別人臉色行事,別人一不高興就覺得是自己的錯,也是父母帶偏的後果。

家長長時間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會導致孩子不斷試探別人的底線。有個小男孩就是這樣,小男孩的媽媽帶着孩子去宴席,等待上菜的時候不斷拿筷子敲擊碗,孩子媽媽説“別敲了,沒看別人都生氣了”,孩子立即放下筷子,環視一圈看到大家都沒有生氣,又拿起筷子開始敲,媽媽説的時候就説“我偏敲”。

這是孩子的錯嗎?並不是,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錯。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不是別人生氣後不能做,而是你自己做錯了所以不能做。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的事情,而不是推卸責任,孩子才能逐漸改掉不良習慣。

探討育兒實用方法,我們與孩子一起成長!科學育兒,0-3歲母嬰平台,我們專注於備孕、孕期護理、產後恢復、輔食添加、親子關係、寶寶早教等。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在評論區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