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雯,叫阿姨好”
“雯雯,來給王阿姨背個三字經”
“雯雯,王阿姨和你説話為什麼不回答”
……
畫面一轉,那個叫雯雯的女孩一直都是低頭不語,空氣中也彷彿都瀰漫着雯雯媽媽那氣呼呼的憤怒,最終這個母親還是無奈地嘆了嘆氣地説“哎,我家孩子太笨手拙舌了,智商這般低都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這是標準的天下父母心、也是帶着拔苗助長的恨鐵不成鋼之心。
但孩子説話笨口拙舌真的是因為智商太低嗎?不,孩子需要的可能是過程關注、而不是結果的貼標籤行為,而這份過程關注就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培養!
我們都知道萬事美好在於過程,而每一份美好的結局都需要經歷自己的八十一難,這個過程的積極向上能量越強、佔據榜首的反超幾率才越大,但孩子的成長卻往往被家長貼上很多標籤,如“性格內向啊”、“不懂禮貌啊”、“叛逆啊”…還包括我們今天要説的“笨口拙舌”。
所謂的貼標籤行為,就是在孩子做某些事情的時候貼上對應的結果縮寫,而良好的成長環境不論是好標籤、還是壞標籤都要儘量少貼,因為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最需要的是父母關心過程的付出、而不是寥寥幾句的結果評論。
也就是説,如果孩子成長當中出現了某些陋習、不好的結果,那也一定是過程出現了問題,而家長需要關心的也是過程而非結果,如果孩子説話笨口拙舌或者不願意説話,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把壞結果説成孩子的智商低,多關心並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你會發現孩子的表達慾望會變強、語言的總結能力也越來越豐富。
那麼,對於説話笨口拙舌的孩子、家長們平時該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呢?
1、和孩子互換身份
生活中,最常見的家庭教育就是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的關係,而就孩子成長渴望自由、容易叛逆的特點來説,監護人和被監護人身份就是一大成長阻礙,尤其是對孩子寄予要求高的家長,他們往往給孩子設定的目標和過程要求都比較嚴格,並且還常常拿出監護人的身份去指點甚至批評。
試問一下,在這個充滿壓抑的環境裏孩子能生活得輕鬆?和家長保持無話不談的親子關係嗎?如果孩子平時在家裏面和自己的父母都不怎麼説話,他們在缺乏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對外界的語言溝通、甚至表達能力都是空白的。
所以説,培養孩子語言能力、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語言輸出的表達機會,這個機會建議家長從和孩子互換身份開始,告訴孩子“從今天開始,爸爸媽媽要和你互換身份,你要叫我起牀上班、催我去做飯、洗漱、早點上牀睡覺…”。
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去成長上進,而這份成長若孩子但家長的監護人意義遠大於家長的監護,首先和孩子互換身份、這一點孩子定是非常樂意的,其次孩子在催家長的過程當中,不僅能夠釋放自己壓抑的情緒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會在幫助家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同時、自己的生活習慣也會跟着提升質量,
2、以寫信的方式溝通
和孩子互換身份,雖然是一個很有趣、孩子也樂意執行的語言能力表達,但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麼容易?可能很多家長會説“每天回家累成狗,哪有心情和孩子玩什麼互換身份的遊戲”,如果家長的生活環境過於複雜、且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太好,建議家長可以試試以寫信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很多時候包括成年人在內、有些話到了嘴邊往往容易變成難聽的暴躁話,比如孩子做錯了某一件事情,實際上家長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夠就錯論錯去做到更好,但是暴躁的脾氣往往讓我們話到嘴邊變成難聽的斥責語言,這就是親子關係裏常見的“刀子嘴豆腐心”。
如果家長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也不知道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和他們説些什麼,這個時候就可以試試寫信的方式,有時候寫信的語言表達更細膩、也更容易真情流露,並且寫信的語言溝通方式也突破了以往的溝通環境,讓溝通更新奇有趣、也更容易情感互鳴讓彼此感受到被愛的温暖。
3、尊重孩子的努力、鼓勵自己來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像是我們學習、工作一樣熟能生巧,在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裏,家長還要儘可能地給孩子製造可供語言表達的成長環境,尤其是孩子成長所做出的某些努力、家長一定要尊重並且鼓勵孩子自己去完成。
比如,孩子在網上看到“投壺遊戲”的手工製作很有趣、他們也想要做一個,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可以嫌孩子麻煩太折騰,要尊重他們的想法、還要充分地鼓勵孩子自己去參與實踐,當孩子在手工遊戲的製作過程當中遇到困難也不要着急去參與,告訴孩子“你可以試試某某方法,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做出漂亮的手工作品”。
良好的成長教育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而這份成長需要家長停下來去觀察孩子的腳步、靜待花開,每一份耐心等待都有對應的結果回饋,也相信耐心等待善於發現的家長最後都能收穫自己的那份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