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之所以會做出一系列習慣,是因為心裏所想的往往會通過行為而表現出來。換句話説,我們的行為動作,日常習慣,是受內心影響控制的。心理怎麼想,在行動中便會怎麼做。我們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與我們當時的心理狀態是高度統一的。
心理學家認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將自己的內心完完全全的隱藏起來。人的心理支配行為,人的行為反應心理。
人身上的行為習慣,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那個人當時的心理狀況。
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目前所處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但是卻往往掌握不到方法去審視內心,觀察自己,對自己的狀態認定的極為模糊,得不到系統的結論。
作者以為,想要清楚知道自己當下的心理狀態並不難,需要從這3個日常的行為習慣中去加以辨別。
一、對時間的緊張感
一個人是否具有很強的時間觀念能説明很多,積極健康有上進心,對自己的生活會有良好安排和把控的人,他的時間觀念是緊張的。一個人對時間具有緊張感,那麼就説明這個人內心是沉穩的,做事是有條理的,對自己是自信的,對生活是有把握的。
但是如果一個人缺乏對時間的緊張感,也就是缺少時間觀念。那麼他的骨子裏是懶惰的,他在日常的表現中是經常自暴自棄,輕言放棄的。他的內心是懶散的,是浮躁的。
二、對界限的緊張感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對周圍人和環境的表現出來的邊界感也十分重要。界限感對於自身成長而言,是一種趨向成熟的表現。透過邊界感,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
比如一個人缺乏邊界感的話,他們的內心是有一點點不安的,就總是會去依賴他人,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模糊,極有可能會給自己和對方帶來不便。缺乏邊界感,説明自己內心正處於一種敏感,脆弱,孤僻,或者是不安,依賴性強的狀態。
還有一種是邊界感極強的情況,這種與前者就會有很大不同,會在自己的和他人之間建立起多重又複雜的邊界,給人一種距離感。這種人的心理狀態是比較封閉的,但是他們之所以封閉也出於對自我的一種保護。只是他們內心的責任感不是很高,片面的把逃離當成了一種保護。
三、對秩序的緊張感
什麼是對秩序的緊張感,換言之就是你的內心是否有一套自己的秩序,非常清晰明確的知道自己想幹什麼,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自己的計劃是怎樣的。擁有強烈的秩序感,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井井有條。他們這部分人的心理狀態是積極的,是自信的,但同時也會不小心給到自己很多壓力。
相反缺乏秩序感的人內心多是迷茫的,是浮躁的,他們不能對人生做出很好的規劃。不會主導生活,而是經常被生活牽着鼻子走。像是柳絮一樣,風吹到哪,他們就走到哪。他們極易被外界環境所影響,內心的狀態也是慌亂和散漫的。
總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已經足夠最大程度上來反映出我們的內心的心理狀態。
想要自己能擁有良好的狀態,就必須處理好自己與時間、邊界、秩序這三者之間的關係,讓自己的心理變得越來越積極、陽光、樂觀、開朗。
作者|夏安
編輯|夏安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