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來襲!全國各地大範圍降温。每年寒潮洶湧來襲的時候,醫院來看病的人就更多了
,
各科醫生提醒防好這些病!
1. 呼吸內科醫生:降温哮喘、慢阻肺要留意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如果不及時增添衣物或者像老人、孩子這些免疫力地的人很容易感冒。冷空氣刺激後氣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損,繼而氣道反應性增高,引起咳嗽、胸悶甚至哮喘、呼吸困難等。
因此,氣温驟降時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容易病情反覆或加重。
體質弱的人寒冷天氣最好減少出門,出門時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視頭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涼。
2. 消化內科醫生:降温天氣“老胃病”容易發作
天氣轉涼的時候就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因為低温的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環,從而引發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胃腸炎等胃腸道疾病。
本身有胃病的人冬季要特別注意保暖,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防止腹部受涼。在飲食上也要注意暖胃養胃,多喝些熱水,少吃冷食,按時吃飯。
3. 心內科醫生:天冷了,心臟很“受傷”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對天氣變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別是寒冷天氣。
突然的寒冷刺激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天氣轉冷,户外活動減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誘發心梗。氣温驟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容易出現心肌缺血,這是秋冬季節引發心臟疾病的重要原因。
另外,冬季呼吸道感染多發,易誘發肺炎,這也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成為心梗的重要誘因。
冬季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合理用藥控制血壓。如果有胸悶、隱痛或心慌等情況,即使發作時間很短,也要格外重視。
4. 神經內科醫生:氣温驟降,腦梗“説來就來”
冬季是腦梗的高發季節。氣温驟降,晝夜温差懸殊,低氣壓、高濕度,都容易刺激體內控制血管活動的神經,造成小動脈血管的持續痙攣,使得血壓驟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一旦發現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説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眩暈伴嘔吐等症狀時,必須高度警惕,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5. 骨科醫生:天冷氣温低,骨折的人增多
冬天氣温低,人的血管收縮,肌肉和韌帶柔韌性較差,對關節的保護力度減弱,運動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關節損傷及骨折。寒冷刺激下,還有誘發腰痛、肌肉痙攣等。
提醒大家尤其是老年人,寒冷天氣盡量減少出行,出行時最好是有人陪伴或者輔助枴棍等,不要穿易滑的塑料底鞋。在室外鍛鍊時,要儘量避開結冰的路面,室內運動也要充分進行準備活動,伸展肢體,進行“預熱”。
降温來襲,
身體有三個保暖重點
遇上大風降温天,脖子、腰腎、腳踝三個部位尤其應做好保暖。
1. 暖頸:寒涼讓頸椎病雪上加霜
脖子本身就很嬌貴,如果再有慢性勞損的底子,一旦受寒,便可能引發血管的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神經水腫,誘發頸椎病或讓原有的頸椎病雪上加霜。
讓脖子不受寒,最簡單的就是圍條圍巾或者穿高領衫等,保護好脖頸不露在外面,以免寒氣入侵。
2. 暖腰:先天之本喜暖怕寒
腰是人的“一把手”。中醫認為,腰乃腎之府,腎是人體先天之本,喜暖怕寒,是人體重要的健康敏感區。
除了衣着保暖外,也可通過按摩疏解受涼帶來的不適。雙手快速揉搓,把手掌搓熱後捂在後腰上,温暖腰腎,同時雙手轉圈按揉。
3. 暖腳:寒邪生於足下
腳踝部有200多個穴位,是人體“小心臟”。寒氣一般都是從腳底侵入。
除了穿着温暖舒適的鞋襪,還可以用熱水泡腳,能起到舒筋活血、緩解疲勞的作用。一般40℃左右的水温即可(不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