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孩子都是較小柔弱的,承受能力相比大人來説也比較弱,尤其是打針的時候,兒科醫院裏會聽見陣陣的啼哭聲,但是疫苗不得不打,孩子高燒不退也得打針,孩子想逃逃不掉,哭鬧不停,家長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寶爸帶萌娃去打針,萌娃秒變“戲精”
排了一會隊就到這個寶寶了,只見爸爸坐下後,寶寶就窩在爸爸的臂膀裏,一副驚恐的可憐模樣,而另一半護士小姐姐正在準備給小寶寶扎的疫苗,拿着酒精棉球在寶寶的胳膊上均勻的塗抹,只不過這個針沒有扎進去,寶寶的眉頭就開始皺起來了。
不過這位護士小姐姐在扎針之前的準備有點長了,寶寶不僅是一直皺眉,還把頭別過去不看護士,一臉不忍直視的表情,直到針紮了進去,寶寶才感覺到疼痛的襲來,開始了啼哭,爸爸哄了好一會就回家了。
其實人都是有恐懼心理的,更何況是剛出生沒有經歷世界的寶寶呢,而打針是能着實感受到疼痛的,寶寶的抗疼痛能力也比較弱,所以會對打針感覺到害怕,所以家長帶寶寶打疫苗要做好所有的準備才行。
家長應該怎麼引導寶寶克服心理恐懼呢
1、打針前
通常家長都會在打針之前跟寶寶商量:“一會就要打針了,可千萬不能哭,這才是勇敢的好寶寶!”這樣的話孩子一聽就會覺得打針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在潛意識裏,打針不能哭一定非常痛苦,所以這種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所以家長要用平常的方式跟孩子溝通,告訴他為什麼要打針,打針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不打針後果是什麼,和孩子去交流這樣的事,給孩子做好思想工作,寶寶在面對打針的時候心裏有底,就不會那麼恐懼了。
2、打針時
做好了提前工作,就要進入實施的階段了,就算思想準備做的再好,孩子還是抵抗不住疼痛的襲來,所以在打針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緊張甚至反抗,在這時家長可以用其他物品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聊聊天,讓孩子玩會感興趣的玩具等,轉移了注意力,孩子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和緊張的情緒。
3、打針後
打針後孩子的內心都會感覺到委屈,這時候家長都要鼓勵孩子,無論孩子在打針的時候表現是什麼樣,給孩子鼓勵和獎勵,比如帶孩子去玩一會,買好吃的,孩子對玩和好吃的更加感興趣,就會忘記打針時的疼痛,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把打針當做是一件恐怖的事了。
打針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事情,害怕也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消除心理上的恐懼,家長的態度就會顯得非常重要,如果一味的嚇唬孩子,孩子會越來越恐懼,如果家長放平心態,孩子也不會感覺到緊張,恐懼就會一點一點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