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媽媽好”這一句歌詞,很生動的體現了我們對媽媽的讚美和評價,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媽媽對我們的奉獻和付出。中國的媽媽和世界上很多的媽媽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中國媽媽更無私更付出。
生活中的媽媽在孩子的面前的人設定位很多都是“保姆”“奴隸”,雖然説是媽媽心甘情願的付出,但是中國的媽媽太過於付出自己了,讓自己沒有自我,其實孩子也不需要你毫無保留的付出,也希望媽媽能夠生活的開心快樂。
前段時間有一個圖片引發了大家的討論:一個孩子走在前面,衣着光鮮亮麗,邊走邊玩手機,而他的母親衣着普通,身上的衣服看起來甚至有些老舊,默默提着書包跟在後面。
有網友表示,這幾乎不像是母子出行,倒像是一對主僕,這個孩子未免太不懂感恩,不懂孝順,也有網友認為這可能是母親主動要求。先不論對錯,這一幕其實是許多中國父母與子女相處方式的縮影,因而能引發眾多網友的共鳴。
有人覺得這其實很正常,每一個孩子都寄託着一個家庭的希望,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父母大多都會選擇推遲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優先把資源供給給孩子,甚至不惜委屈自己,也要給孩子最好的。
這種育兒方式被人戲稱為“獻祭式育兒”。只是,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真的有好處嗎?從一些事例中我們可以發現,
過度的為了孩子而委屈自己,其實容易導致以下問題的出現:
一、對孩子的極其重視和偏愛,容易導致畸形的親子關係。
大家應該還記得前些年的“小公主”,“小皇帝”,雖説有些誇張,但也確實是某些家庭的真實寫照。父母對孩子太過重視和偏愛,以致不斷犧牲自己,這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凌駕於家長之上的,而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愛也是理所當然。這也是不像孩子的父母,倒像孩子的僕人這一畸形的親子關係產生的重要因素。
二、過度犧牲自己不利於父母和孩子的心理健康。
“熊孩子“是一直深受公眾批判的存在,而父母對孩子過度犧牲,長久下來,會使孩子喪失基本的社交技能,他可能會認為其他任何父母是一樣的,應該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照,這樣的孩子大多任性妄為,不顧後果,長大成人後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沒有辦法在社會上很好的立足。
而父母對孩子的犧牲也很容易最後演化成補償心理,在孩子日後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對孩子提出嚴苛的要求,成為不講情理的存在,對親子關係也會造成嚴重的打擊。
三、犧牲的方向不對,用力過度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
有些時候,自我犧牲甚至是家長的懶惰,不願意犧牲自己娛樂的時間陪伴孩子,關注孩子成長,就簡單的在物質上堆砌,就如《千與千尋》裏的錢婆婆,深愛自己的孩子,最後卻成了傷害了他最深的人。也許孩子並不需要物質上的富裕,更希望父母能花出更多時間陪陪自己。
愛是沒有對錯之分的,愛的方式卻有。愛自己的孩子是大多數父母的天性,過度的物質上的自我犧牲是不能保證孩子光明美好的未來的,而在滿滿的的愛裏長大的孩子卻永遠是最幸福的。
不管怎麼樣,付出真心的血脈親情是斬不斷的,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也不要太過輕忽自己。希望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能在相處中探索出最好的方式,生活的圓滿而幸福。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大家也可以在文章下面交流自己的看法。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