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要教他還手嗎?這樣做,才是正確的反擊方式
前兩天,同事小文一臉生氣地抱怨説,自己的兒子也不知道像誰,太懦弱了。在幼兒園裏老是被人欺負,昨天臉上又掛着彩回來,還悶聲不吭。
原來,小文的兒子上幼兒園中班,班裏有個特別好動、霸道的男孩子,動不動就搶人玩具,不給就動手打人。
小文教育兒子:你還手啊,打回去啊。可是,兒子從小安靜內向,就是不還手。小文急了就罵兒子:你怎麼這麼沒出息呢,真是隻有捱打的份!
我趕緊告訴小文,這不是她兒子的問題,是你教育的不對。這樣下去孩子不僅不會還手,還會隱瞞自己捱打的事情。
因為他現在不僅要面對在幼兒園的捱打,還要面對家裏媽媽的指責,而媽媽的這種指責已經是一種攻擊,很打擊信心。
那麼,面對孩子在學校被打的事情,家長到底要如何處理呢?
01 要“反擊”,但不是用“還手”的方式
小文的兒子被打了也不肯還手,一方面是性格的原因。另一方面,是這個孩子本能地覺得,還手打人不是一種好方法。但是,他也沒找到更好的方法,他媽媽沒有給到他這方面的支持。
首先來説為什麼還手不是個好方法。
還手一般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打贏了,對方被自己嚇到了。但是,可能就從此在心裏種下了一顆不安的種子。暴力解決問題,可能一時好用,但是長期來看後患無窮。
孩子可能從此覺得拳頭才是硬道理,遇到問題暴力解決就好了。會缺少冷靜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在現代社會顯然是行不通的。
還有一種結果是打輸了,那麼有可能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孩子扭打在一起,雖然力氣不大,但如果傷到特殊部位還是會有危險的。
那麼,媽媽到底怎樣才能支持到孩子呢?
首先,告訴孩子,要在氣勢上強烈“反擊”。大聲對對方説“打人是不對的!”“你不能打我!”這樣自己的氣勢會強大,會震懾到打人的孩子,防止他繼續動手。
然後,馬上找老師。一般幼兒園至少會有一個帶班老師在場,當孩子大聲喊出來的時候,也會吸引老師的注意。
所以,這裏説的反擊,不是反手打人,而是一種氣勢上的回擊,尋求大人幫助的回擊。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説,是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
02 擇情還擊,及時逃跑
氣勢上的“反擊”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孩子會建立一種“權利意識”,自我保護的意識。
但是,氣勢只是第一步,“擇情還擊”還是必要的,就像我們經常説的“正當防衞”。
李玫瑾教授曾經説過這個話題,她説自己孫女班上有一個男孩,非常喜歡孫女,但是用錯了方法,經常把孫女抱起來,孫女不喜歡但掙脱不掉。有一次,抱着摔下來磕到了桌子。
李教授對孫女説,首先你要大聲對對方説,不要抱我,我不喜歡你這樣,我要生氣了。如果對方不聽還來抱,就用手拽他的耳朵,用力往兩邊拽,對方就會因為疼痛而鬆手。
所以,不是不可以動手,而是要講方法。大人要認真傾聽孩子,瞭解具體情況,然後才能引導孩子具體的做法。
我把這個方法告訴文章開頭的提到的小文,她恍然大悟,原來不能簡單粗暴地甩給兒子一句“打回去啊”這麼簡單。
她和兒子好好交流了一通,原來,兒子的同學多半是搶玩具的時候會打人。除了語言的威懾回擊外,也可以“出手”抓住對方的手腕。制止他繼續打人或者搶玩具。
要是真的對方很強壯,那麼要及時逃跑,防止繼續受傷。及時尋找大人幫助。
李玫瑾教授還説,增加鍛鍊,讓孩子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必要的。不是為了去打架,而是可以自我保護。
擁有強健而陽光的體魄,人的精氣神飽滿,本身就不容易成為別人攻擊的對象。
03 家長要做好情緒疏導
一般,在受欺負的時候選擇忍讓的孩子,在家裏也會比較悶聲不響,會習慣隱藏句子的想法和情緒。
比如本文開頭案例中小文的兒子,他選擇了忍讓,最後也不告訴父母。因為他知道告訴媽媽也沒用,媽媽只會責備自己不會還手,怪自己沒出息。
所以,大人的情緒疏導很重要。孩子受到欺負,本身就很傷心,不知道該怎樣處理。
首先,大人要及時傾聽孩子,多瞭解當時的具體情況。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説,他們的語言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打打鬧鬧很正常。當孩子手上帶着烏青回來,不用過於焦慮。但是要了解但是發生了什麼事。
在輕鬆的氛圍下,和孩子説説今天發生的事情,手上的烏青疼不疼,是怎麼來的。做好安撫工作,並且問問孩子,需要大人怎樣的幫助。
讓孩子明白,捱打不是你的錯,是打人的那個孩子不對,應該受到批評。大人會在尊重你的前提下,一起幫你解決問題。
然後,家長要及時和老師、和對方的家長溝通。不是去責怪老師沒有看好孩子,而是讓老師知道有這樣的情況,要多加關注。
和對方家長溝通,讓他們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攻擊行為,做好教育。堅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場,誰家的孩子都是寶貝,都不希望被別人欺負。
對於孩子的成長階段來説,打架也是孩子和外界交往的一種探索,是一種成長經歷。關鍵是,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收穫。
小文的兒子經歷了這件事情,得到了媽媽的安慰,在媽媽和老師的幫助下得到了解決。這些經歷都會成為他以後處理問題的能力。
所以,氣勢反擊,擇情反擊,及時逃跑,尋求幫助,和父母及時溝通,這些就是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
孩子的成長會經歷很多階段,會遇到各種問題。“被打了”也是這些問題中的一個,當這些經歷融合成孩子的能力,成長就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