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説,他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將為女性科技工作者鼓與呼,就更加重視女性科技人才成長提交建議。
在他看來,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等領域智力潛能巨大,是科技創新發展的一支關鍵性力量,充分挖掘女性參與科技創新的潛力、激發女性科技人才成長活力,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目前中國女性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參與度不足,建議相關部門在政策制定、實施執行中,以適當政策‘傾斜性’激發女性科技人才創造力,助推女性人才投身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隊伍。”袁亞湘説。
他調研發現,作為科技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女性科技人才在許多國家都是科技事業的中堅力量。早在21世紀初,英國政府就指出“女性是英國最被低估的、亟須被開發利用的重要人力資源”。開發和使用好女性科技人才羣體,被視為提升國家21世紀綜合實力的前沿性和戰略性議題。
2011年,歐盟的《2020年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支持女性科技人才並將其列為科技創新總目標中的關鍵戰略性措施之一。2021年,歐盟提出第九個框架協議,斥資955億歐元推動研究創新,承諾加大力度支持各個領域的女性科技人才的職業發展。1980年美國國會就通過了《科學技術機會平等法》,2011年9月由美國聯邦政府推出,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負責實施的“事業生活均衡計劃”,旨在通過進一步提升包括女科學家在內的科技人力資源實力,確保美國在全球的科技領導地位--美國的戰略目標,為有志於成為高層次人才的女科學家提供更好的事業發展環境。
亞洲方面,韓國政府,在2002年出台了《女性科學技術人才培養及支援相關法律》,提出了中長期女性科技人才發展目標和方向,明確要求中央和地方有關政府部門要根據“培養和支援女性科技人才的基本計劃”制定各年度具體實施方案。日本政府也支持了各高校、企業、科技團隊等社會力量設立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獎項,激勵女性科技人才創新。
“在這方面,中國雖起步晚,但相關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袁亞湘説。
2021年,中國科技部等十三部門專門制定了《關於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旨在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創新活力,更好發揮女性科技人才在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中的重要作用。
國家層面對女性科技人才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不少單位也相繼出台了相關政策和措施,期待充分開發女性科技人才資源,以使女性在科技創新與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相關部門也對女性科技工作者有傾斜性支持。例如,中國科協等多部門組織評選的中國青年科技獎,每屆評選100人,女性獲獎者的比例呈上升趨勢——2018年24名,2020年20名,2022年27名。
“儘管女性科技人才工作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層面認可,但在實際執行中,仍然問題重重。”袁亞湘説,女性科技人才的能力常被低估,競爭機會依然弱勢,“泄漏管道”現象明顯,人才梯隊建設薄弱。在中國現有的科技評價體系中,各級學術委員會、項目評審組成員中女性的比例往往極低甚至為零,在決策層中女性的發聲幾近湮沒。
袁亞湘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女性領軍科技人才和高位決策參與嚴重不足等現狀令人擔憂。他列舉了兩組數據——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998-2022年傑出青年基金項目5022項,其中女性521項,佔比10.37%;2012-2022年優秀青年基金5348項,女性1126項,佔比21.05%;2016-2022年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共73項,女性只有3項,佔比4.11%;1998-2022年重點項目11097項和重大項目2831項,女性分別為1189項和254項,佔比為10.71%和8.97%。
目前,中國科學院共有830名院士,女性只有57名,佔比6.87%。中國科學學部主席團共有23人,全部是男性。中國工程院共有934名院士,其中女性49名,佔比5.25%;中國工程院學部主席團成員39位,女性僅1位。而英國皇家學會理事會(Council)的21位成員中有女性11人,佔比52.38%;美國科學院領導機構(Officers和Councillors)共17人,其中女性有10人,佔比58.82%。相比之下,中國科技界高層領導女性佔比遠遠落後。
“長此以往,中國女性科技人才潛力難以充分挖掘,創新活力被多種複雜因素制約、難以充分釋放。”袁亞湘説,推動女性積極參與科技創新、發揮重要作用,亟須相應的環境、平台和支撐進行機制化、體制化和系統化的建設及改革。為了早日實現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必須從戰略上高度重視女性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為她們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
他就此提出五方面的建議:
一是加強宣傳,促進提升公眾的科學中的性別平等意識。充分強調女性角色對科技創新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喚起女性的自我學習提升意識。加強對女性幼童、少兒時期從事科學事業的正確引導,提高女性對科學研究的認知,以吸引更多女性從事科技創新,消除廣大社會羣體對女性進入科研領域的偏見。
二是進一步推進配額制。在各級學術委員會、項目及人才稱號評審組等科技決策單元中,規定女性科技人才的最低佔比。充分提升女性科技人才在重要事項的評審及決策中的參與度,切實提升女性話語權。在科研機構、科技社團的機構,為女性科技工作者加強合作、“抱團取暖”提供有力平台。
三是加大對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傾斜性支持力度。在女性關鍵時期(生育期、哺乳期等)切實給予政策的傾斜性支持。增加職稱晉升、項目評審、獎勵等各方面對女性的支持比例。對有年齡限制的各類人才計劃和項目對女性適當放寬。
“我們要提高女性在科技創新中的參與度,不僅要支持傑出的女性科技工作者,而且要更多支持目前正處於科技攻堅階段的廣大女性工作者,為她們更好地發揮科技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提供最重要的助推。”袁亞湘説。
四是建立高層次女性科技人才脱穎而出的機制,解決女性上升空間存在的“玻璃天花板”問題;制定激勵女性科學家承擔高層次和重大類型項目負責人的優惠政策,支持和培養更多高層次女性科技人才及後備團隊;積極推薦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海內外科技組織中任職;在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各類婦女評選表彰中提高優秀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入選比例。
五是優化完善促進女性科技人才發揮作用的體制環境,設立性別平等政策研究機構,研究並開發反映女性科技人才羣體發展的數據指標。
“要科學全面地監測並掌握該羣體的發展動態和總體質量,建立以實證數據為基礎的女性科技工作者監測體系,推動以事實數據為依據的科學政策制定,進一步發掘和發揮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創新能力。”袁亞湘説。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