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三歲的女兒經常在單位玩耍,一張小嘴巴拉巴拉挺能説,有時候故意把小髒手往人家身上擦,有時候故意挑釁別人再做個鬼臉“你抓不到我吧”……
儘管孩子有些調皮,帶着一點“熊孩子”的屬性,但大家依然喜歡逗她,和她一起玩。
“熊孩子”的行為只要不是熊得超過規矩,在既定的約束範圍內,順應孩子天性的調皮是會給人增加好感度的。
那乖孩子呢?
一朋友形容,“乖孩子”能讓大人放心、省心,但卻有點嚼之無味。特別懂事的孩子,心裏一定藏着巨大的秘密。
因為懂事,不敢説出自己的感受。
一年愚人節,上初中的娟子很不幸抽中了一塊夾着牙膏的奧利奧餅乾,可是她沒説什麼,硬生生吃了下去。同學後來問她,她回答:我媽從小教育我,吃進去的東西不能吐出來。
到了青春期,初來例假的娟子不知道如何使用衞生巾,不好意思問媽媽,只能自己琢磨,結果還是弄髒了褲子。
……
長大後的娟子經常微笑,是大家心中的“小太陽”,可娟子的內心,其實也很痛苦,很壓抑。因為懂事,她做了太多超過孩子年齡段該做的事。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子秋總是被人不斷地灌輸自己是個外來的,如果不好好幹活,乾爸就會不要他。
於是不到10歲的他,經常在別人休息時還在不斷幹活,努力學習,長大後又為減輕家庭重擔,選擇認回親爸。
懂事的孩子總喜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父母開心一點,讓父母能多喜歡自己一點。
他們的內心充滿着壓抑和空虛感,因渴望得到滿足,他們會頂不住誘惑,誤入歧途。
小時候討好父母,長大討好別人。總戴着偽裝懂事的面具,除了累,還有可能誤入歧途。
請父母們學會鼓勵孩子説“不”。
女兒同學的媽媽經常抱怨:自己的女兒沒主見,叫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哪怕很不情願,還是會去做。
通過我對她的觀察,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媽媽總是“強迫”孩子做媽媽要求做的事情。
孩子出門想穿裙子,媽媽卻一再舒服她穿褲子,最後她妥協了。她看着其他同學穿着裙子,眼神裏透露着委屈和羨慕。
有時候不是孩子太聽話,而是父母逼着孩子要聽他們的話而已。
另一名同學平日表現得特別有主見,才上大班就很清晰地作出一些決定。一次,她媽媽拿了雙鞋子給她穿,她不願意,媽媽覺得換鞋太麻煩,於是就像前面那位媽媽一樣試圖説服孩子。
走到小區門口,孩子抬頭對媽媽説:我還是不想穿這雙鞋。
我詫異地看着這個孩子,為這個孩子的勇氣點贊,而她媽媽説了句:那就回去換吧。
我很好奇,既然你同意她換自己喜歡的鞋子,為什麼之前不同意她換?
媽媽回答:前面我不讓她換,純粹因為我不想麻煩,她勉強答應也只是因為我不斷地勸説,礙於面子罷了。但你看她都走到這了,依舊想要換鞋子,説明她真的很想換,這時候我們不讓她換,她心裏肯定很難受。
當孩子從小就知道,只有學會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取悦自己,才能開心快樂地面對人生。
懂事聽話的孩子的確讓大人很開心,但開心的背後,父母必須警醒,孩子的懂事究竟是出於天性,還是在壓抑自己偽裝出的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