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病毒一次感染終生攜帶——根源或在一個吻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汪丹

親吻是人表達愛意的方式之一,但親吻尤其是對孩子的親吻,卻可能誘發嚴重疾病,甚至死亡。近日,國內外分別有一位兒童因被家人、親戚親吻感染皰疹病毒,其中一患兒不幸離世。近年來,這類事件時有發生,提醒大人慎重親吻孩子的科普文章也不少,然而一直沒能引起多數家長的重視。今天我們請知名科普作者張田勘來説説,皰疹病毒為何會與親吻扯上關係?這種病毒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大?怎樣才能做好預防?

皰疹病毒一次感染終生攜帶——根源或在一個吻

(1)已知8種皰疹病毒可感染人類

近日,國外一名4歲女孩被媽媽親吻後,臉上出現了小紅疙瘩,隨後發展到全身。醫生診斷為皰疹病毒感染,使用了抗病毒藥物,最終女孩恢復了健康。然而,另一名患兒就沒這麼幸運了。前段時間,中國廣東一名5歲男孩參加家庭聚會時被大伯親了幾下,隨後孩子臉上開始長小紅疙瘩,全身多處小紅斑。家長以為是上火,給孩子抹了消炎軟膏,幾天後才去當地醫院診治,半個月後孩子不治身亡。根據官方披露的信息,這兩個孩子都是因感染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而患病。

皰疹病毒其實是一大類病毒的統稱,已被人類發現的有115種,均為有包膜的雙鏈DNA病毒,其中只有8種能夠感染人類,因而被稱為人類皰疹病毒(HHV)。在這8種病毒中,有一種是引發水痘的病毒,稱為帶狀皰疹病毒;有兩種是單純皰疹病毒,包括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單純皰疹病毒2型(HSV—2);還有5種分別是愛潑思坦—馬爾病毒、人類鉅細胞病毒以及人類皰疹病毒6型(HHV-6)、7型(HHV-7)和8型(HHV-8,也稱卡波斯肉瘤皰疹病毒KSHV,免疫缺陷患者容易感染)。

引發人們患病最常見的是單純皰疹病毒1型和2型,它們屬於α皰疹病毒科,是一類歷史悠久的皰疹病毒。其中,單純皰疹病毒1型還是世界上流行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尤其容易感染兒童。

單純皰疹病毒1型主要通過口對口接觸傳播,造成口腔內或周圍感染,如口腔皰疹。前文提到的兩個患兒就是感染了這種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2型則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可造成生殖器皰疹,且感染這種病毒會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

(2)親吻是主要傳播途徑

一般情況下,單純皰疹病毒是通過人與人的親密接觸,如親吻,或沾染病人、病毒攜帶者的黏液、衣物等進行傳播。

總的來看,單純皰疹病毒1型感染者的早期症狀是水皰或瘡口部位瘙癢、灼燒、刺痛,隨後發展為有疼痛感的紅疹,有時伴有腺體腫大、發燒和身體疼痛。這些症狀可反覆出現,頻率因人而異。有的患者還可能出現嚴重的流感樣症狀,如發燒、頭痛和肌肉疼痛。此外,該病毒還能引起皰疹性角膜結膜炎、唇皰疹、皰疹性腦炎和皮膚皰疹性濕疹等疾病。

單純皰疹病毒2型通過性傳播,主要引起生殖器皰疹,無菌性腦膜炎是併發症之一。不過,生殖器皰疹可能因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難以引起患者的注意。

親吻不只是會引發單純皰疹病毒1型和2型感染,還可導致人類皰疹病毒6型和7型感染。6型和7型屬於β皰疹病毒科,主要通過親吻和唾液傳播,除了感染戀人之外,比較普遍的是引起嬰兒感染,醫學上稱之為嬰兒玫瑰疹(即幼兒急疹),其臨牀特點是嬰兒高燒3—5天,隨着發熱消退出現皮疹(包括無症狀的粉紅色斑疹和丘疹)。

(3)無法徹底治癒易復發

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全球現有37億名50歲以下單純皰疹病毒1型感染者、4.91億名15歲至49歲單純皰疹病毒2型感染者。從數據上來看,皰疹病毒患者這個羣體是很龐大的。

曾經,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人的具體途徑比較隱秘。後來,通過基礎研究和臨牀治療,人們瞭解到病毒感染人的基本方式——人傳人。人是單純皰疹病毒的自然宿主,所以該病毒引發人羣感染的現象極為普遍。可問題是,不少人聲稱自己並沒有聽説過身邊有這種患者。這兩者並不矛盾,原因是初次感染皰疹病毒的人羣中有80%至90%為隱性感染,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人為顯性感染,常見症狀是黏膜或皮膚局部的皰疹,尤其是嘴唇黏膜皰疹。

感染者經過治療(如用抗病毒藥)和通過機體特異性免疫系統,會清除和抑制大部分病毒使症狀緩解。雖然表面上痊癒了,但未被清除的病毒仍然可以通過感覺神經纖維到達感覺神經節,並長期潛伏在神經細胞內。這些病毒在較長時間內不復制,也不引起症狀,甚至對抗病毒藥物不敏感。單純皰疹病毒1型主要潛伏於三叉神經節和頸上神經節;單純皰疹病毒2型潛伏於骶神經節。

然而,當病毒攜帶者出現疲勞、心理應激、患上其他疾病(如感冒)等情況時,由於身體免疫力降低,此前潛伏的皰疹病毒就可能被激活,並沿感覺神經纖維行至末梢神經支配的皮膚和黏膜上皮細胞內重新增殖,引起局部皰疹復發。

總而言之,皰疹的發病存在多種原因:一是體內潛伏有病毒,在免疫狀態不佳的情況下發病;二是病毒攜帶者在發病或沒有發病的情況下,親吻伴侶和孩子,把病毒傳染給他們,尤其是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的兒童。

(4)父母少獻吻 孩子更安全

無論對於單純皰疹病毒1型、2型,還是其他類型皰疹病毒感染,至今都沒有特效藥物。常用的治療方式是服用阿昔洛韋、泛昔洛韋、伐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但只能減輕臨牀症狀,縮短病程,不能防止再次感染。其中皰疹病毒6型、7型感染是自限性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靠機體調節能夠控制病情發展並痊癒,不需要特異性治療,如伴有併發症,對症治療即可。

皰疹病毒一次感染終生攜帶——根源或在一個吻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針對單純皰疹病毒1型、2型的疫苗,如果能獲得突破,未來就可以像預防宮頸癌接種HPV疫苗一樣預防皰疹。當前我們應對皰疹,主要還是注重預防,有一些方法可以參考。

首要的是不輕易親吻孩子,即便是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至親之人,也要避免親吻。想要表達愛意,可以貼貼面頰或者親吻一下頭部,千萬不要嘴對嘴親吻。同時,父母要教會孩子禮貌地拒絕他人的親吻,如果有人向孩子索吻,就回應一個飛吻。

人體口腔中的微生物多達700種,不僅有外來的細菌、病毒,還有大量的內源性微生物菌羣寄生在口腔中。一次持續10秒鐘的親吻,會造成大約8000萬口腔微生物的遷移。因此,患過皰疹、正在感冒並患皰疹、患有皮膚病或肝炎等傳染性疾病的人,不僅要避免親吻孩子,還要避免親近孩子。攜帶幽門螺桿菌、患有呼吸道疾病、吸煙、喝酒、化濃妝的人,也要避免親吻孩子。

此外,勤洗手是防止皰疹病毒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父母給孩子換完尿布後、準備食物前,都要洗手,孩子也要做到勤洗手,不要用髒手接觸食物和口鼻。另外,大人和孩子的衣物應分開使用,如毛巾、臉盆、餐具、水杯等,可以減少包括皰疹在內的病菌感染孩子的風險。

【延伸閲讀】

皰疹世代傳播 根源或在親吻

皰疹病毒,尤其是感染全球約42億人的單純皰疹病毒1型和2型,究竟來自哪裏?

過去,研究人員對皰疹的遺傳信息只能追溯到1925年。而且,在能感染人類的8種皰疹病毒中,任何一種病毒感染後對於人類而言都是終生的。雖然可以通過治療控制病毒的自我複製,獲得表面治癒,但殘餘病毒仍然會繼續潛伏。

為揭示皰疹病毒的起源,研究人員開展了新的研究。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的研究人員從大約3000個考古點中篩選古代人患皰疹後留下的病毒DNA樣本,其中發現了4份皰疹病毒,都是單純皰疹病毒1型。因為1型病毒通常經過口腔感染,因此可以在患有牙齦疾病、膿腫或吸煙的人身上發現殘餘病毒。4位感染者均生活在1000年前,距今最久遠的遺骸是一名俄羅斯成年男性,死於1500年前,其他三具遺骸分別屬於荷蘭的一名年輕男性、英國的一名成年男性和女性。

研究團隊對4位古代患者的皰疹病毒DNA測序,以尋找他們染上的病毒之間的遺傳特徵差異,並計算出當今單純皰疹病毒1型的突變率。結果表明,至今仍然困擾人類的單純皰疹病毒1型出現在青銅時代,那時是人類從歐亞草原遷移到歐洲之後人口激增的時期。

研究人員認為,每種靈長類動物都有某種形式的皰疹,皰疹病毒一直伴隨着人類。不過,大約5000年前發生了一些事件,導致單純皰疹病毒1型的感染率超過了其他類型的皰疹病毒,這種情況可能與人類當時已經發展和流行的親吻習慣有關。雖然不能明確考證人類的普遍親吻行為起於何時,但進入青銅時代後,接吻變得更加普遍是個事實,由此推斷其導致了單純皰疹病毒1型、2型和其他類型皰疹在人類身上的潛伏以及世代傳播。當然,這個結論還有待挖掘更古老殘骸中的病毒DNA並檢測基因組來證實。

(供圖:IC photo)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43 字。

轉載請註明: 皰疹病毒一次感染終生攜帶——根源或在一個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