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靜女夭夭
小兒子剛進入語言敏感期,每天就喜歡“媽媽”“媽媽”地喊個不停。
“媽媽媽媽,看我厲害吧?”
“媽媽媽媽,快看這裏!”
大兒子一做作業就各種喊“媽媽”,需要我給他主持正義的時候,更像個復讀機一般:
“媽媽,弟弟搶我玩具!”
“媽媽,弟弟又和我搶電視看!”
同事聽到後,悠悠地來了一句:“好羨慕你,想回到孩子小時候,希望被他天天喊‘媽媽’,哪怕煩點。”
她説,這不是矯情,而是過來人的心裏話啊!
曾經,她也和我一樣,被孩子每天喊“媽媽”,煩得想原地爆炸。
沒想到,兒子上高中後的某一天,突然對她改口叫“媽”。
從那時起,畫風突然變了!
“媽,讓我安靜一下好嗎?”
“媽,你別老跟着我,煩!”
是的,媽媽還是那個媽媽。
只是孩子的嘴中不再是“媽媽”的親暱,而是一個簡短的“媽”。
有位媽媽,聽到孩子第一次會喊“媽媽”時,激動壞了,甚至直接把孩子嚇哭了!
“你會喊媽媽了耶!”
初為人母,聽到孩子第一次喊“媽媽”的那一刻,才知道世界上再美妙的聲音,都沒有孩子的那聲“媽媽”,來得動聽。
兒子小時候,有一天剛好在給他錄視頻,他突然開口喊了聲“媽媽”。
那一刻,我終於明白什麼叫“喜極而泣”了,又是笑又是哭的,激動得不行!一遍一遍看視頻,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那一刻,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彷彿開了花。
從那時起,無論是害怕、高興,甚至是無聊的時候,他都會有事沒事就喊“媽媽”。
閨蜜説,有次陪三歲多的兒子睡覺,自己已經很困了,兒子卻一直睡不着。
迷迷糊糊中,她聽到兒子喊了聲“媽媽”!
困得睜不開眼睛的她,不耐煩地“嗯”了一聲:“喊媽媽幹什麼?”
沒想到小傢伙甜甜蜜蜜的説:“媽媽,我最喜歡你了!”
閨蜜説,那一刻,覺得孩子真的是上天派來拯救自己所有焦慮的小天使啊!
對於孩子來説,世界上如果有比“温柔”更温柔的詞,那這個詞一定是“媽媽”。
然而,當孩子有一天八百遍喊“媽媽”時。
我們又覺得,“媽媽”這兩個字簡直是世界上最甜蜜又可怕的稱呼。
可是,不用着急。
因為用不了多久,孩子可能就會把那聲軟軟糯糯的“媽媽”,改成乾脆利落的“媽”。
從“媽媽”到“媽”,一字之差,不僅意味着孩子長大了,也意味着孩子和媽媽的距離又遠了一些。
他不再什麼事都會跟你分享,也不再像小時候一樣嘰嘰喳喳地“媽媽”“媽媽”地喊個不停。
渴望獨立的孩子,他在用自己的獨特語言,宣告天下:
他已經不再是那個幼稚的小孩子了。
有位媽媽發帖感慨:
以前小時候不管我去哪兒,女兒都像跟屁蟲一樣從不離開半步,媽媽媽媽地喊個不停。
當她上五年級的一個週末,我去接女兒,女兒卻説:
“媽,你怎麼又來了,不是説我和同學一起走回家嗎?”
小時候那個整天“媽媽”“媽媽”,恨不得每時每刻黏着媽媽的小尾巴,怎麼就開始突然疏遠了呢?
心理學依戀理論中説,孩子心裏的媽媽有兩個:“內心中的媽媽現實中的媽媽”。
所謂“內心中的媽媽”,是指孩子潛意識裏對於一個“無限愛自己、無限支持和温暖自己、無限安全”的理想成人的印象,這個印象會成為孩子自我評估和麪對生活的安全感基礎。
而“現實中的媽媽”,是實際照管生活、管束紀律、有掌控力的成年人。
“現實中的媽媽”,孩子最初也是需要的。
然而,終有一天,隨着孩子自我意識和獨立能力逐漸增強。
“媽媽”不再是孩子的全世界。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學會放手,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探索這個世界。
是的,孩子依然愛你,只是不再黏着你。
對於孩子來説,從奶聲奶氣的“媽媽”,到簡短的一個字“媽”,是心理斷奶,更是獨立的開始。
心理學者曾奇峯説過:
撫養者越是能夠給予孩子高品質的親密關係,孩子就越有能力和撫養者分離。
當孩子喜歡有事沒事喊“媽媽”時,珍惜他們黏自己的日子,給與孩子充分的愛和安全感。
這份親密,其實是為了孩子更順利地和我們分離。
當孩子乾脆利索地喊一聲“媽”,轉身投入自己的世界時,學會放手,孩子才能真正長大。
珍惜孩子喊“媽媽”的日子吧!
不要抱怨孩子整天喊“媽媽”太煩,這種甜蜜的負擔其實是有“有效期”的呢!
畢竟,孩子與我們最親密的時光,不過短短數年。
知乎上,有網友提問説:“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
有個高贊回答,惹人淚目。
“3歲,他去上幼兒園,整整一個白天,都不能陪伴。
6歲,他上小學,他已經開始適應了集體的生活,放學後也更喜歡和小夥伴們玩。
12歲,他上初中了,渴望獨立,不再事事依賴於家長,如果上的是寄宿制學校,只能一個月回家一次。
18歲,他上了大學,一年只能回來兩次,一次寒假,一次暑假。
大學畢業後,他留在遠方工作,一年都難得回來一次,就算回來,也過幾天就走。
等他結了婚,又會把不多的回家時間分一半給你的親家。”
用不了幾年,你看着孩子的背影,好想多聽他喊幾聲“媽媽”。
而他的目光所及,早已在千里之外。
他不再惹你生氣,甚至和你説話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偶爾打個電話來,不論説什麼,你都會覺得聽不夠。
到那時,你會懷念他小時候,纏着你每天“媽媽”“媽媽”,嘰嘰喳喳説個不停的日子。
—— End ——
作者:靜女夭夭:倆娃媽,寫作者,記錄者,幻想家。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