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睡,等到孩子慢慢長大到一定年紀就面臨分牀分房睡的問題,在孩子分牀睡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對於什麼時候該分開睡得問題家長們也是很頭疼。
有育兒專家提出分房分牀睡太早和太晚都孩子都不好,李玫瑾教授也提出分牀睡至少要在3歲以後且最晚不要超過5歲。
糯米的媽媽也是聽説早點分牀睡對孩子有好處,興致勃勃地開始準備給孩子分牀睡。媽媽非常高興,還給糯米買了漂亮的小單人牀,但是糯米很明顯鬧起了情緒,哭着鬧着就要和媽媽一起睡。
糯米媽媽認為孩子哭鬧是必經過程,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堅持,可是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糯米的睡眠質量越來越差,晚上經常會做噩夢哭醒。
糯米媽媽覺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還是壓根就不應該給孩子分房睡,心中不禁產生自我懷疑。難道孩子適應不了就要一直和父母一起睡嗎?孩子一直這樣會不會影響獨立性?
家長應該正確認識一點,每個孩子存在個體差異,情況都不同,完全照着書上按部就班地進行分牀分房的步驟壓根行不通,應該根據自家孩子進行分析調整。
一、並不是越早放牀睡越好,家長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孩子能獨立入睡
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意識,能自己決定是否入睡,不需要家長哄,這個時候孩子的安全感比較強,已經具備了分牀睡的條件,家長可以正確引導孩子分牀睡了。
有性別意識
為什麼一般都認為3歲就需要分房睡了,原因是3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漸漸有性別意識,開始對性別特徵產生 好奇心,例如有的三四歲的孩子依然對媽媽的neinei很感興趣,睡覺還會摸着入睡,這就説明孩子已經有性別意識。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分牀睡,建立孩子的性別意識,避免孩子長大之後不懂得異性之間的分寸。
做好心理建設
家長要提前對分牀睡這件事做鋪墊,慢慢讓孩子接受,打好預防針之後就可以嘗試分牀睡了,孩子有了過渡期也更能接受自己睡覺的事實,分牀睡的成功率大大增加,所以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心理。
二,分牀睡的幾點注意統一思想
一定要跟全家人溝通好了,不要父母在前邊搭台子爺爺奶奶在後邊跟着拆台,這樣一鬧孩子再就很難接受了。在孩子分牀睡之前要統一全家人的思想,不要搗亂。
提前預備
分房睡不是今天決定明天就實行,成年人忽然換個新環境還會失眠睡不着何況是孩子。至少要有半年的預備期,這段時間就是給孩子做心理建設的時間,也給孩子提個醒,到某個時間孩子就必須接受自己睡的事實了,因為爸爸媽媽早就告訴過你了,孩子會自己説服自己去適應。
一起佈置房間
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選擇自己房間的牀品和牆紙,再讓孩子買一些自己喜歡的小物件佈置牀和房間,這樣做孩子會很開心,認為是自己選擇的,彷彿成為了自己的秘密空間,更能接受獨自睡覺。
儀式感
分房睡對孩子來説是一件大事,是孩子成長的象徵,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足夠的儀式感,可以定一個有意義的日子分房睡,再給孩子買個蛋糕,彷彿是生日一樣重要,誇讚孩子長大了,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三、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接受分房睡分牀不分房
分房睡可以先從分牀睡開始,買一張小牀緊挨着爸爸媽媽,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依然陪在身邊,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孩子剛開始跟爸爸媽媽分開本身就很難接受,如果一下子換到自己一個房間,會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還是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給予感情支持
父母不要吝嗇表達愛和鼓勵,父母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信賴的人,父母的一句鼓勵和“我愛你”對孩子有莫大的力量,孩子會越來越勇敢。
安撫物
帶有媽媽味道的衣服和孩子喜歡的玩具都能給孩子帶來熟悉感,在一個陌生的睡眠環境中能緩解孩子緊張焦慮的情緒,更加有安全感。
個人觀點孩子長大了早晚都要分房睡,但是並不代表不分房睡就是壞事。孩子從嬰兒時期就跟爸爸媽媽一起睡,一直到長大分開這段時間對孩子有很多好處。此前李玫瑾老師也曾説過父母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孩子睡覺,別人替代不了這個時間。
孩子在小寶寶時期非常需要安全感,一起睡恰恰能給寶寶提供充足的安全感,父母在陪寶寶睡覺的時候展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充分滿足,有助於孩子形成積極健康的性格。
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睡覺的時間一生只有一次,最多也就是兩三年的時間,等孩子大了父母想跟孩子睡覺孩子也會拒絕,這兩三年的時間是培養親子關係的最好機會。父母陪伴孩子睡覺不是全無好處,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選擇分牀睡的合適時機。
總而言之:獨立不是一瞬間的事,家長不要急於求成,沒有長不大的孩子,只有不願意放手的父母,家長要給孩子適應的一個過程,給孩子足夠的鬧心,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進行正確引導。
對於孩子的哭鬧家長態度不要太堅硬也不能過分縱容,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趕快接受把孩子鎖在房間裏,這樣做孩子心理會產生陰影的,多理解孩子多堅持,希望每位家長都能成功度過這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