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藏在母嬰店、藥店店員背後的內幕這麼説都是騙寶媽,自己都不信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健康

平時在生活中,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隨時都能感受到身邊有各種各樣的''消費陷阱''在引誘着我們花掉兜裏的錢,但是現在有很多商品華而不實,買回去可能用的時候發現完全是多餘的。要我説,多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好用還傷了自己,那才是最倒黴的。

在咱們母嬰相關的急需''避雷''的消費品中,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寶寶吃的用的那些東西。要知道,每個寶媽平時人生的底線就是自家娃,如果商品不好用、坑了寶媽自己,可能她們頂多發發牢騷、投訴一下,但是如果傷到了寶寶,那瞬間就要''爆炸''。作為一個曾經在醫藥超市、母嬰用品店做過學生兼職的人,我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這些售貨員對寶媽侃侃而談的背後,藏着多少''專業知識''?母嬰用品:產品''新潮''、推銷詞''高大上'',寶媽頻頻中招1. 你所不知道的那些''針對寶媽消費羣體''的''培訓理念''對於母嬰店的店員來説,當一個寶媽客户進入店面時,觀察她的表情、感受她是否對商品感興趣,就能知道寶媽是否有消費傾向。

其實有很多寶媽來消費的時候心裏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不知道自己具體是要買什麼,或者計劃好了買什麼商品,但是一旦被勸説,就很容易立場不堅定,產生消費慾望。這也正是女性消費羣體的感情薄弱點。因此,無論店員自己是否有孩子,是否帶過娃,都會使用培訓的那套説辭開始''編故事'',並且告訴寶媽''我自己也有這樣的困擾'',是使用了店裏的產品最後解決的,這些東西對孩子有什麼什麼樣的好處。説得就好像''真的用過''一樣。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店員對於寶媽進行的推銷説辭,很大程度上都是撒謊,而那些故事正是打動寶媽們、讓她們燃起購物慾望的最佳手段。''帶娃的痛苦''引起寶媽的共鳴,也就能讓商品賣得更順暢了。2. 你所不知道的''賣藥手段''

由於藥品在''商品''的概念中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因此很多藥店的老闆在選擇店員的時候,都會選擇那些下崗的婦女,或者30-40歲之間的女性,讓她們穿上白大褂、戴上眼鏡,看上去就好像有過從醫經驗的人一樣,從外形上提升説服力。作為大學兼職的我,在當時因為自己是個''年輕小姑娘''而不受顧客的待見,我足足花了1個月的時間才讓周邊人眼熟我,開始願意向我詢問買什麼藥、聽從我的建議。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見識到了很多''賣藥專用''的説辭:1 最近兒童醫院都開這個藥;2 這藥我娃都吃呢,我們店裏也沒多少庫存了,我下班還得買兩盒回去;3 這是兒童專用的藥,要搭配着吃,醫院不給你開是因為給你治得慢了好賺錢!

這些信口開河的説法,也是在不斷拉低醫院和醫生的形象,而多賣出藥品給寶媽,其實也是讓孩子吃了很多沒必要的藥物。我曾經的''偽裝醫生的同事''親口對我説:給顧客多搭幾盒藥,就要選中成藥,反正吃了見效慢也沒啥感覺,吃了也不會出問題。這樣的推銷理念令人害怕,想一想,作為寶媽,原本就因為孩子生病而着急,在這種''煽風點火''的推銷用語影響之下,很容易衝動消費,買很多醫生並沒有讓買的藥來給娃吃,這後果家長卻從未注意到。''理性消費''是我一直提倡的想法,寶媽們無論是給家裏購買食物還是衣物,都要注意理性消費,不要衝動。

我知道作為女性、作為母親,看到與寶寶相關的產品就會有消費慾望,但是現實的慘痛案例告訴我們,在和孩子有關的商品上消費衝動,後悔的永遠是我們自己:① ''咬咬樂''已經是被''拉黑''的母嬰用品了,過去有無數孩子因為使用咬咬樂導致口腔內細菌增多,牙齒髮育出問題,還導致齙牙、面部骨骼發育扭曲;② 帶娃神器''腰凳''讓寶寶長時間坐着,容易導致脊柱彎曲變形;③ ''免抓傷手套''讓寶寶的手被捂着,沒有自由活動的機會,也失去了通過觸摸感受世界的機會,導致智力發育遲緩;

④ ''學步車''更是一個被反覆點名批評的''帶娃神器'',家長覺得讓娃使用學步車,可以有效避免娃在學習走路的時候摔跤。然而這種帶着輪子的道具,很容易讓孩子無法自己掌握平衡,並且還會讓腿部的力量得不到鍛鍊。

很多在我們成年人看來很便利、很有用的商品,其實都是商家從''讓成年人方便''的角度設計發明的,這些產品越是''新奇''、店員的推銷用語越''專業''''高大上'',寶媽們越容易中招。理性消費,是寶媽們一生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