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過年時節。
本是喜慶時刻,可我自從有了寶寶後,每到這時候我都心有餘悸。老害怕家裏喜慶時刻,大人們吃吃喝喝,老人們總忍不住要給寶寶嘴裏塞多幾口肉。
本來吃點也沒啥,就是老人們總覺得寶寶吃不夠,塞好多好多給寶寶。
哪怕是寶寶自己都不想吃了,那個肉還是會免不了往他嘴裏塞。
真是鬧心極了。
每次我都極盡能事,鬥智鬥勇。
比如,先提前讓寶寶吃得差不多飽,心想着這樣他到大夥兒吃飯的時候,吃一點兒就會跑開去旁邊玩,我就不用操心他被過度餵養。結果,老人還是很擔心小寶貝沒吃到好東西很可惜,總是不厭其煩地夾着菜肉跑過去往寶寶嘴裏塞。
哎呀~~~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老人真有毅力呀。
最後是寶寶嘴裏含着食物,一邊跑,一邊玩,老人在後邊追着喂。
我只好在旁邊不時提醒,孩子在吃飯前吃過了,現在應該吃飽了,不用餵了。
結果老人像是沒聽到,繼續繼續再繼續。
沒有辦法了。
老人的這份執着我能理解,畢竟都是苦過來的人,那個年代大家都承受了難以忍受的飢餓,心裏老覺得會不飽是正常的。
我也不想光靠勸説去改變老人的這份執着。一來是也改變不了,不讓他們明着來,他們就會暗地裏下功夫;二來嘛,光説,老人們聽多了也煩,除非讓他們足夠看得清楚後果。
只是寶寶這樣吃,總免不了會因吃得過多而消化不良,再處理不及時就是積食了啊。
寶寶一消化不好,晚上睡覺就老撅屁股,翻身厲害,易醒,易怒。如果處理得不夠及時,還會便秘,更嚴重的,發燒。這些都讓我十分頭疼。
在這一來二去的磨礪中,也練就了我處理積食的基本功。今天寫出來,分享給大家,撿走不謝!
積食產生的原因
寶寶的脾胃發育不完善,只要是吃進去的食物寶寶的脾胃消化不了,就會積食。吃得太多或者太雜都會產生積食。
積食的症狀
那麼積食又有什麼樣的症狀呢?通常從以下5點可以判斷
1、聞口氣
寶寶口氣有酸臭或腐臭味時,積食的可能性很大。
部分孩子平時可能沒有口氣,所以還要留意孩子打嗝,如果發現孩子打嗝趕緊湊上去聞一聞。如果有反上來的酸臭味,那就很有可能是積食或積食前兆。
2、看舌苔
積食的孩子,舌苔一般比較厚膩,黃厚白厚都有可能,少部分孩子舌苔不厚但是表現為舌尖比較紅。
通常來説,如果舌苔變化是積食幾天後會偏厚,再逐漸變黃膩;如果寶媽觀察到孩子舌苔黃厚,那積食最少是有幾天了。
3、看大便
有積食的孩子,大便的次數和形態
也會有改變,不順暢或者拉稀都有可能,但一般都會有黏膩的感覺。
而且味道會很重,可能頭幾天味道會很臭,後面會慢慢變淡寫,變成淡淡的腥臭。
4、食慾不正常
食慾不正常有兩種極端,一種是不想吃東西,老覺得沒胃口,肚子脹脹的有飽腹感。一種是似乎怎麼也吃不飽,平時可能只對肉類、重口味的菜比較感興趣。
5、看下眼袋
下眼袋對應的臟器是脾,下眼 袋
發生顏色變化就提示了脾的變化。下眼袋發青可能是脾胃虛寒,發紅則有可能是積食產熱。
先下手為強---消滅積食於萌芽之中
一般等到積食症狀出現時,已經遲了些了。最好是能夠防患於未然,在一開始寶寶吃多了,但又還沒有舌苔症狀、大便症狀,甚至是沒到下一頓看出寶寶胃口時,就要先下手幹預了。
這時候吞進去了的食物也沒辦法吐出來,那隻能是讓寶寶的脾胃開足馬力把吃進去的都消化掉。
如何觀察到寶寶吃多了呢?
最明顯的信號就在手心上。吃多了,食物在胃裏會開始發酵,此時食物堆積就會開始有熱產生。身體的熱會在寶寶手心上會表現出來。吃多了往往手心就會明顯比平時熱一些,注意此時還不會很熱,但會比平時熱一些,或者是出汗多一些。
這時候如果再摸摸肚子,往往也會發現肚子也比往常要熱些;同時再對比下肚子和後背的温度,會發現肚子比後背要温熱些。這個時候就要趕緊下手幫助寶寶運化食物啦!
如何加強消化呢?
一般有下面幾個方法:
第一,多運動。寶寶如果是中午吃多了,那下午就趕緊帶着寶寶動起來。跑步,走路,甚至是能刺激寶寶運動的遊戲都可以。中醫裏講動則生陽,動起來後消耗會多些,自然就迫使脾胃加快消化食物。
第二,食療。我家寶寶遺傳了我虛寒的體質,肉或水果吃多了都會消化不良。如果肉吃多了,可以喝點陳皮水;陳皮有理氣和解膩的作用,能幫助消化肉食。如果是水果吃多了,就吃點糖薑片或者是糖姜水;水果基本上都是寒涼的,中醫講寒則熱之,用姜可以温中散寒。不過對於小寶寶而言,糖和姜的比例要把握好,要易於寶寶吞嚥,不能太辣。
第三,簡單按摩。按摩的方法最常用的是順時針揉腹、運內八卦、按揉板門。操作時間一般5歲內是2分鐘。越小的寶寶,對按摩刺激越敏感,效果越好。
在寶寶願意配合的情況下,順時針揉腹很好用。方法就是用手掌在兩側腹部位置順時針按揉。
運內八卦的方法是以寶寶掌心為中心,順時針進行推運。切記是順時針方向。
板門在拇指根下方的大魚際處。用大拇指順時針點揉。
第四,清淡飲食。如果這一頓吃多了,那下一頓可以少吃或者是不吃。對於大一點的寶寶,可以問問他們想不想吃,如果是不想,那就不用吃了。當寶寶肚子餓了,表明胃裏的食物排空了,有足夠能力再消化了,再吃。如果寶寶還太小不會表達,也可以直接喂些清淡的食物如粥、米糊或濃米湯,並多觀察寶寶的狀態來決定是否需要再喂些。
由於食物的消化是需要過程的。如果下一頓寶寶還能吃得下,也儘量給些清淡的粥、米糊或是濃米湯給寶寶。這樣會讓身體有足夠迴旋的餘地去消化食物。
防患於未然效果是最好的。畢竟此時還只是吃多了,頂多算有些消化不良,解決的足夠及時寶寶就不會發展成積食病症。
心理戰術---心情的調節也很重要
媽媽也不必因為寶寶吃多了而壞了心情。家裏老人只是按照自己的認知去餵養,他們也本着愛寶寶的心,只是方式不得當而已。可以慢慢勸,不必生氣。實在勸不了的,就只能是多給予理解和寬恕,同時自己私下做好預防積食的工作。畢竟寶寶也在觀察着父母怎樣跟老人相處,並從中學會子女與父母相處的方法;這也就是古話“要求子順,先孝爺孃”的道理。做媽媽的付出那麼多,無非是希望寶寶健康成長,因此也要特別注意處理好與老人的關係。
以上的經驗都是我在長期護理寶寶的過程中積累的。不知道你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期待你的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