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濕氣的“清潔工”找到了,不是山藥,常吃濕氣一天比一天少
南方的天氣時常下雨,梁女士最近也因此受到了困擾了,她經常感覺到頭昏腦脹、四肢痠痛、做什麼都都打不起精神來,渾身不清爽、不自在,明明自己睡很早,但是第二天起牀總是覺得很困、身體很沉重,而且還會有手腳冰冷、胃口不好的問題出現,特別影響她的工作和生活。
去醫院檢查,也沒查過什麼問題,後來還是去看中醫,才得知梁女士這是典型的濕氣重的問題。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濕氣在體內,只不過分個輕重罷了,那麼怎麼辨別自己是不是濕氣重?應該如何祛掉體內的濕氣呢?
一、體內濕氣重,教你5個方法來辨別
1、吃飯時胃口不好,就算是到了飯點也沒有飢餓感,特別事稍微吃點東西就會感覺到胃脹氣;2、早上洗漱時可以觀看自己的舌苔和麪色是怎麼樣的,如果舌苔厚膩、舌體有些胖大或者在舌頭的邊緣可以肉眼看出來有齒痕的跡象,而且倘若眼皮腫,還有大眼袋,這也是濕氣重的表現。3、注意一下自己的體態是否發生變化。如果你是和以往一樣的飲食作息,但體重卻明顯變重了、關節也會有些僵硬,起牀時感覺渾身痠痛的情況,這也是濕氣重的原因導致的;
4、觀看自己的工作精神狀態,看看是否有胸悶、頭昏沉、頭腦不清爽的感覺,還容易睏倦,記憶力也在明顯減退,這些都是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5、注意天氣帶來的影響,是否在陰濕天氣時出現胃口不好、精神狀態不振、四肢無力沉重、皮膚起疹子,類似於蕁麻疹之類的、雀斑暗沉嚴重等症狀。
仔細去觀察自己,有以上的跡象,這是身體發出來的信號,這在告誡我們身體的濕氣太重了。我們應該要重視起來,濕氣過重需要及時去調理,如果濕氣沒有及時祛除,很容易導致我們的脾胃變差,是因為脾臟運化水濕的功能下降,濕氣就難以排出去。這樣子容易引發各種不良表現,甚至導致身體一些疾病的問題出現。
二、體內“濕氣”的清潔工找到了,若愛吃,濕氣一天比一天少。
中醫對於除濕氣是有一套嚴密的邏輯跟方法的,這在古藥書《脾胃論》都有記載,中醫認為,想要正確排出濕氣,一定要遵循健脾養胃、利水滲濕的原則。
《脾胃論》中就記載了這麼一款祛濕方:
薏苡仁:常用的祛濕食物,被稱為濕氣的“剋星”,常用於健脾利胃,脾虛泄瀉。
赤小豆:是薏苡仁的“黃金”搭檔,也是經常用於利水消腫、排濕毒。
芡實:水中的“人蔘”,常用於補脾止瀉,祛濕止瀉。
苦蕎:健脾利濕,促進濕氣代謝。
梔子、紅豆、大麥、梔子、甘草:有助於保護脾胃,促進濕氣的排出。
體內濕氣重或者長期生活在潮濕環境的人,可以每日喝點,有利於脾胃恢復到健康狀態,從而促進濕氣代謝,排出體內濕氣。
三、預防濕氣入體,平時可從5件小事做起
1、很多人沐浴之後都沒有把身體擦乾和頭髮吹乾的習慣,這個習慣很不好,很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所以洗浴過後一定要把身體擦乾,頭髮吹乾再入睡。
2、就算是天氣很熱,也不要為了解暑,而貪吃太多的生冷的食物,同時,就算再美味佳餚的油炸食品也要遠離。
3、可以藉助跑步、快走、游泳、跳舞等有氧運動幫助體內的新陳代謝的排出,這樣子也可以加快我們身體的血液循環,有利於身心的滋養。
4、人長期坐着就會導致新陳代謝變得更加緩慢,就會降低體內濕氣排除,特別是坐着的地方陰涼,比如地板之類,就會增加外濕侵入體內。所以給臀部釋放壓力吧,戒掉久坐習慣。
5、下雨天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要確保衣物鞋子的是否乾燥才能穿。如果衣鞋濕了一定要及時更換,鞋子每週晾曬、吹乾,一定要確保乾燥,切忌濕從腳入,這樣子容易加重體內濕氣,人的身體也會受到影響。
總結
濕氣乃為萬病之源,祛濕刻不容遲,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按照以上的方法,能讓擺脱濕氣的煩惱,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