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會和醫療科技的進步,以前一些育兒方法,慢慢變得落伍了。作為我們父母的那一代人,已經有三十年沒有養兒育女了,育兒知識和育兒技巧急需補充和更新。
在照顧嬰兒上,年輕人和父母難免會有分歧。產婦讀的育兒書籍越多,和長輩的分歧就會越大。今天,我們總結一些兩代人常常發生分歧場景,看看你是不是也曾經經歷過。
1、蠟燭包
老一輩兒的人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腿型,常常喜歡用毛巾把孩子裹得緊緊的,像個蠟燭。
但是醫生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這樣包裹孩子,很有可能會引起髖關節發育不良。除此之外,毛巾包裹太緊,不利於寶寶血液循環和神經發育。如果寶寶沒有睡眠問題,就不需要這樣包。
2、奶奶冷
很多老人總是擔心孩子會着涼,常常把室內温度調得很高,給孩子穿很厚的衣服。室温太高,內外温差變大,孩子更容易感冒。孩子愛動,容易出汗,等平靜下來,衣服就會變得濕冷,風一吹就感冒。
其實最適合孩子的温度是24到26,穿衣只要被成年人多一件單衣即可。涼爽的温度也不會讓孩子的鼻腔變得乾燥,呼吸更舒服。
3、嬰兒奶嘴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很多老人為了孩子能夠快點兒安靜下來,他們習慣給安撫奶嘴蘸一點蜂蜜。
醫生認為這樣做很容易引起寶寶過敏,蛀牙以及肉毒桿菌中毒等問題,建議使用安撫奶嘴的時候,不要蘸任何甜品。
4、嬰兒睡覺
很多媽媽會給寶寶佈置一個温馨、夢幻的嬰兒牀,嬰兒被和嬰兒枕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醫生卻認為枕頭、毯子、玩具都有可能會堵住寶寶的鼻子,引起寶寶窒息,危及生命。如果擔心寶寶着涼,可以給寶寶穿上連體衣,睡衣等。
5、趴着睡覺
為了防止新生兒窒息,很多人都喜歡讓新生兒趴着睡覺。這個方法看起來符合邏輯。
但是醫生認為,趴着睡覺對寶寶的危害遠遠大於平躺睡姿。這是因為嬰兒趴着睡覺,胸部和腹部承受較大的壓力,影響寶寶呼吸和血液循環。
6、睡眠環境
寶寶入睡後,很多老人和經驗不足的媽媽生怕吵醒寶寶,走路和説話都會格外小心。
在孩子入睡後,父母應當保持正常的説話聲音和習慣,不需要刻意降低聲音,這樣可以幫寶寶快速適應白天清醒,晚上睡覺的規律。
7、母乳餵養
一些過來人,甚至一些醫生都會建議儘早給寶寶建立餵奶時間表,遵循一定的餵食規律,但實際上,這樣哺乳會讓寶寶和媽媽都筋疲力盡。
大多數的醫生都認為媽媽應該按需哺乳,不要急於建立什麼餵奶時間表,等寶寶再大一點,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吃飯規律了。
8、關於輔食
年輕的父母常常聽到這樣的建議:寶寶3個月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吃碾碎的蛋黃了。4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吃米粉了。
不過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最新建議,嬰兒只有到了6個月以後才可以添加固體食物,除非醫生建議補充營養了。
1、牛奶/羊奶比嬰兒奶粉好
人人往往錯誤地認為嬰兒奶粉可能含有很多有害物質,危害寶寶的健康。除了母乳外,最安全的嬰兒食物絕不是動物奶。和嬰兒奶粉相比,動物奶中鐵元素、維生素的含量較少。除此之外,動物奶中的脂肪和礦物質大大增加了寶寶的腸胃負擔,很有可能引起寶寶過敏和消化疾病。
如果想給孩子添加動物奶,那就等孩子一週歲之後,這樣就比較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