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疫情逐步緩解,各大餐飲店也陸續開業,10歲的墨墨在前幾天的測試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媽媽想着孩子一直悶在家中上網課、做作業,已經很久沒帶着孩子出來吃一頓好的,本來計劃爸爸早點下班,一家三口一起下館子慶祝一下,沒成想爸爸臨時加班無法參與這次聚餐,媽媽又不想打破孩子的好心情,於是自己帶着墨墨一起來到一家火鍋店吃飯。
來到一個空位坐定,開始點餐、上菜,這期間鄰桌的五六歲模樣的孩子一直不停的叫喊,小孩子一直在不停地尖叫,跟媽媽説吃這個、夾那個,如果媽媽反應不快,孩子還會上手打媽媽,還不時的走下餐椅蹦蹦跳跳,墨墨看到眼裏,再回頭看看媽媽,兩人的目光相觸,露出了嫌棄的眼光,要知道墨墨和媽媽的關係特別好,很多時候他倆不必多言,一個眼神交流便知對方的意思。
這一餐飯不時的充斥着鄰座小孩的吼叫聲,墨墨和媽媽自然是嫌棄至極,但畢竟是別人家的小孩,別人怎麼教育孩子那是別人的事,自己也不好説什麼,只想着趕快吃完飯逃離這個噪音源,但還是沒有逃離這個“熊孩子”的魔掌。
“熊孩子”也一直關注着隔壁這對母子,突然看到墨墨媽媽給墨墨夾的金針菇,這“熊孩子”也想吃,讓媽媽給他再要一盤,媽媽看到滿桌子上的肉,覺得吃不完浪費,況且金針菇不好消化就沒答應,接下來發生了驚人的一幕:熊孩子跳下自己的椅子,徑直的來到墨墨這桌,命令墨墨媽媽給他夾金針菇,墨墨媽媽憋了他一眼沒有理會,看到這個大人竟然不理會自己,熊孩子竟然打了墨墨媽媽的後背,接下來爬上了一個空座椅朝火鍋裏面吐了口水,這讓墨墨和媽媽氣憤至極,站起來朝鄰桌還在涮菜的熊孩子的媽媽質問男孩:“能不能管管你家孩子?往我們鍋裏吐口水還怎麼吃啊!”
沒成想那媽媽竟然不冷不淡的回了一句:“孩子口水沒事的,你這麼大聲都嚇到我家孩子了!”,兩人便爭吵了起來,最後這場鬧劇在火鍋店工作人員的協商下和平解決了,解決辦法是:讓那個熊孩子的父母帶着孩子趕緊離開,並且隔壁鄰座的費用全部免費。
都説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看父母就知道了。在懵懂的年紀裏任性是天真無邪,在成長的年紀裏任性是肆意妄為。而縱容熊孩子的父母,不亞於每個"惡性事件"的幕後黑手。那麼什麼方法才能搞定熊孩子?
第一,帶孩子出去前,就要設定期望,並且不斷強化孩子好的行為。比如去餐廳吃飯之前,就告訴孩子:“今晚可以好好吃飯,但不是出去玩,所以你不能亂跑或説話太大聲,因為這樣會干擾周圍的其他人。他們和你一樣是來享受吃飯的,也不希望被人打擾。”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你要鼓勵孩子,正面強化他的行為,稱讚的時候要具體。”
第二,萬一孩子已經在公共場所鬧起來了,不要急着矯正孩子的行為,因為這時候你教訓他,他是聽不進去的,只會讓他覺得尷尬甚至憤怒,接下來場面可能更難收拾。所以離開才是最好的選擇。
第三,這種規則意識是需要從點滴日常中培養的。比如,想讓孩子在公共場所表現好,往往意味着要孩子坐着不動,這其實是違反了孩子愛動的天性。其實兩歲的孩子能坐五分鐘,就已經是一項重大成就了。所以你要設置遞增的目標,先讓孩子練習坐五分鐘,習慣之後,再加兩分鐘,一步步訓練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