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伸手要錢時,最怕父母用3句話拒絕,否則崩塌的不止是金錢觀
現在的孩子大致分為2類,一類是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自己可以支配的零用錢的孩子,另一類則是家長一分一毫都不願意給孩子,認為孩子需要什麼讓父母買就行了,孩子手裏有錢只會亂花錢。
相比於前者而言,後者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看到身邊的同學、朋友大多都有自己的零用錢,也想着找爸爸媽媽拿,但是當他們向父母發出這一信號時,父母冷不伶仃地將他們“打入冷宮”。
1、 “我沒錢,要錢找XX”
一部分父母在面對孩子伸手要錢時,直接回孩子一句,“我沒錢,要錢找你爸/媽”,而後孩子去找另一方,結果得到的是同樣的回應。
或許在家長們看來,這種回答不是很正常嗎,對孩子哪有什麼傷害。實際上,父母的這種拒絕方式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在“哭窮”,無非就是不想給自己錢。
一旦孩子真的有這種想法,那麼孩子在長大之後,自己本身也會變得非常摳門。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孩子也不會拿金錢孝順父母,他們會認為,小時候父母都不願意給我錢,我也沒必要給他們。
於是和父母分得特別清楚,有一點金錢上的來往都要算的清清楚楚,而這些都是當初父母的“沒錢,要錢找XX”所留下的陰影。
2、 “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你千萬不要亂花錢,一定要攢起來”
還有一部分父母,並不是不給孩子錢,而是在給孩子錢的時候,表現出特別猶豫,已然一副“捨不得”的模樣,而且還要千叮嚀萬囑咐,“爸爸媽媽賺錢是很辛苦的,你不要隨便亂花錢,攢起來,以後要花錢的時候再用。”
而且類似這樣的話不止強調一遍,而父母這樣的方式也會給孩子留下較深的陰影,導致孩子以後不敢再向父母要錢。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確實不會大手大腳花錢,但是在花錢時也正是因為過於優柔寡斷,經常出現選擇困難的情況,對其正常生活也有着較大的影響。
3、“小孩子要錢幹嘛?”
這一種應該是大多數父母都會對孩子説的話,在他們看來,孩子要錢是沒有必要的事情,吃的穿的都是父母出錢,那還要錢幹嘛?
實際上,孩子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在一個社交圈當中,總有一部分孩子有自己的零花錢,而孩子們也會產生攀比心理,在沒有父母或是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很容易產生錯誤的金錢觀,而父母與老師往往也很容易忽視這一問題。
關於“零用錢”問題,父母要注意哪些問題?
1、 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零用錢比較合適?
一般情況下,孩子上了小學三年級以後,父母們就可以給孩子零用錢了,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心智相對成熟了一些,對於金錢的認識程度也比較高,通常也能夠自己購買一些東西了。
2、 給孩子多少零用錢合適?
如果剛開始給孩子零用錢,不建議給孩子太多,以為幾毛為單位開始,在孩子眼裏,幾毛的金額已經不少了。
而且對於年紀還不大的孩子來説,較大的金額反倒可能會養成他們亂花錢的習慣,這對孩子更為不利。
3、 有沒有什麼較好的方式給孩子零用錢?
個人較為建議家長們通過讓孩子以自己的勞動方式來獲取零用錢,因為一方面這能夠讓孩子理解金錢來之不易,需要靠自己的雙手勞動獲得,比起父母千言萬語、再三對孩子強調“爸爸媽媽賺錢不容易”來得更有效果。
另一方面,通過以勞動賺零用錢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對等的,父母沒有義務給孩子零用錢花,想要獲取報酬就要付出努力,這一道理將會一直適用到孩子進入到工作以後,對孩子的成長有較大的意義。
4、 要不要管孩子零用錢怎麼花?
很多父母在思考這一問題,如果是孩子靠自己勞動賺來的錢,那麼要不要去管孩子怎麼花?
家長們不必去對孩子刻意強調,但是如果孩子隨意亂花錢,或是特別大手大腳,家長還是要進行一定的干涉,這是對孩子做正確的引導,如果家長現在不引導,等到長大以後只會越演越烈。
給不給孩子零用錢,決定權在父母手裏,孩子將來的價值觀如何,也藏在父母平時的引導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