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超市裏,3歲孫子抱着玩具不撒手,奶奶做法被稱讚:高情商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健康

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是最聽話懂事、優秀的那一個,可事情不盡如人意,在父母的教育下,有的娃卻在“跑偏”的路上越走越遠,甚至顯露出了“熊孩子”的氣質

很多用心良苦的老母親,真不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同樣的精心養育、家人寵愛、擁有眾多玩具、上早教班……養出來的孩子差距越來越大,別人家的孩子能獨自看書、拼圖了,自家娃還在撒潑打滾。

超市裏,3歲孫子抱着玩具不撒手,奶奶做法被稱讚:高情商!

要問哪裏聽到的孩子哭聲最多?除了打疫苗,就是玩具專櫃前,總能看到大人和孩子來一場拉力戰,具體流程如下——孩子要某個玩具,大人不給,孩子在地上打滾哭,大人妥協。

但那天在超市玩具區,看到一位獨自帶着孩子的奶奶,三歲孫子也是抱着一個玩具不撒手,而她卻沒有這樣做。

其他家長如果不想給孩子買玩具,都會説:家裏有好多了,不能再買了;説好的不買玩具才帶你出來的;這個玩具不好,咱們趕緊走。

而這位奶奶,蹲下很嚴肅地對着自己小孫子説:寶寶,奶奶今天不會給你買玩具。小孩先是委屈地撇下嘴,然後眼淚汪汪地看着奶奶,手裏依然緊緊抱着玩具。

奶奶依舊堅定地搖搖頭,孩子情緒突然激動起來,大聲嚷嚷要奶奶給買玩具,這位奶奶把孩子手中的玩具拿出來放回原位,抱着孫子去了一個安靜的角落,輕輕地拍着孩子的背部

等孩子哭聲逐漸緩下來,才温柔地和孩子説着話,一會孩子就破涕而笑,自己從奶奶身上下來,拉着奶奶去蔬菜區一起挑選蔬菜。作為旁觀者,不得不歎服奶奶的高情商,真是見證了一次經典的現場教學,如何温柔而又堅定地拒絕孩子的要求。

“熊孩子”是怎麼誕生的?在孩子把哭當武器時,家長的反應錯了

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後,會有控制慾望,家長的參與會讓彼此之間產生矛盾。當孩子發現用哭聲有用後,就會把哭作為武器,來一步一步試探家長的底線,有的家長就這樣逐漸後退,無法管教自己的孩子。

管教孩子的錯誤方式:

01以自由名義,不設任何邊界,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02以保護為由,對孩子的行為處處設限。

03過於溺愛,什麼事情都由着孩子來。

沒有邊界、規則意識的孩子,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愛發脾氣,熊孩子就是這麼誕生的。

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怎麼做?

一、樹立教育孩子的底線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有底線意識,就是孩子的哪些行為不可接受?比如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傷害他人、説髒話……那麼在今後的養育中,父母就要堅守這條底線,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哪些是絕對不可以的,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二、避免培養聽話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終極目的,是培養成獨立的個體,很多家長習慣性地把“不”掛在嘴邊,只求讓孩子聽話、乖乖的,事實上,聽話的孩子某種程度上,已經習慣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壓抑起來,一味地盲從,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挑戰他人的勇氣。

三、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有的父母不希望孩子看電視和手機,自己卻在孩子面前看個不停;希望孩子能夠好好説話,不要尖叫、吵鬧,自己和孩子説話時經常大吼;告訴孩子遵守交通規則,自己闖紅燈。

如果父母都不遵守規則,甚至沒有規則意識,怎麼能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規則並且要遵守呢?家長的言傳身教,才是讓孩子遵守規則的內在動力。

四、藉助遊戲化解孩子壞脾氣

1:孩子太興奮時——很多孩子會出現尖叫、摔玩具、破壞周圍等行為。可以去室外玩耍,或者在室內玩一些動作大的遊戲,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情緒發泄途徑。

2:孩子搗蛋時——家長要認識到,孩子搗蛋很大原因是想引起家長的關注,希望得到家長的喜歡。不要直接制止或呵斥,先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忙着,忽略了孩子。可以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和親吻。

3:孩子和父母對抗時——有時孩子發現自己沒有掌控的能力,非常地擔心和害怕。可以在和孩子游戲時,故意輸幾次,讓孩子通過贏來感受到掌控力,認為自己非常有能力,就會減少和父母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