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女士把所有的娛樂羣都退了,每天都圍着兒子辰辰轉,因為辰辰被診斷為抑鬱症。
辰辰是一名高二的學生,他在高二剛開學的時候,就跟陳女士反映過,自己一上學就頭暈頭痛,根本聽不進去課,不想去學校。
可陳女士對辰辰的反應卻不以為然,甚至很生氣,覺得兒子怎麼突然變的這樣不思進取了,好不容易考上的高中,怎麼能説不上就不上,所以態度很堅決的拒絕了辰辰的請求,讓他必須去上課。
可一段時間後,辰辰的情況明顯開始不對勁,整個人看起來很疲憊,情緒也越來越低,而且學習成績也下降得厲害,甚至還有頻繁腹瀉、手心冒汗、噁心嘔吐的情況......
這讓陳女士感到不安,便帶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辰辰最終被確診為抑鬱症。這讓陳女士很是後悔,覺得都是自己的錯,為什麼一開始沒能意識到是抑鬱。
抑鬱症,十分高發,可大多數人對它的瞭解卻還是很少,今天就給大家聊聊抑鬱症。
一、患抑鬱症的人,常有這6種表現根據WHO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大約有超3.5億抑鬱症患者,而中國大陸地區成人抑鬱症的終身患病率為3.4%,可見其高發性。
抑鬱症,屬於心理疾病的一種,主要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言語動作減少及遲緩等為主要表現。
一旦患上抑鬱症,會明顯影響患者的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嚴重的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及時察覺抑鬱症的相關表現是很重要的。那抑鬱症都有哪些表現呢?
1、情緒持續低落
這是抑鬱症的典型表現,患者的情緒往往比較低落,對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總是很憂鬱,習慣性的額頭緊鎖,雙眉間呈“川”字形。
2、出現認知症狀
出現抑鬱症後,患者的思維活動可受到影響,反應變慢了、記憶力下降了、話也變少了,而且注意力也下降,很容易走神。
3、出現軀體症狀
出現抑鬱症後,患者的軀體也會跟着受影響,比如食慾下降了,吃不下東西,總是沒胃口,體重下降;睡眠也變差了,很難入睡,即便是睡了也容易醒;部分患者還有頭痛、頸痛、腰背痛、口乾、出汗、心慌、胸悶、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
4、長期焦慮
抑鬱症患者很容易陷入焦慮的情緒,即便是一點小事,也會憂心忡忡、坐立不安,無法鎮定。
5、經常疲憊、活力減退
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疲乏感,休息也無法明顯改善,人也失去了活力,看着就很頹廢,沒精神。
6、頻頻關注自殺話題
因容易陷入情緒低落、自卑、自責、絕望等負面情緒,所以抑鬱症患者很容易出現自殺念頭,開始頻頻關注自殺話題,部分甚至已經付出行動。
當出現上述抑鬱症相關症狀時,切記及時就醫,症狀越輕,恢復越快。
二、哪些人可能被抑鬱症盯上?抑鬱症,也有“偏好”,更容易找上這些人。
1、有抑鬱家族史的人
抑鬱症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幾率達高達37%~66%,所以如果有家族史的人,發病率比常人高。
2、完美主義者
因為對自身的要求較高,所以一旦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就容易陷入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行、差勁,長期如此,容易出現抑鬱的心理。
3、產後女性
女性產後,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而這是導致抑鬱症發生的一大因素,所以要多關注產後女性的心理健康。
4、遭遇重大打擊的人
比如失戀、離婚、親人去世等,對人的情緒影響都是很大的,這時更容易發生抑鬱症。
5、糖尿病患者
這類患者屬於慢性疾病,暫時無法徹底治癒,平時要注意的事情也比較多,包括飲食、生活、用藥以及治療產生的費用等方面,患者心理壓力較大,尤其是血糖如果控制不佳,患者更容易焦慮,所以更容易發生抑鬱症。
以上這些人的確更容易被抑鬱症盯上,所以平時要更加關注心理健康,做好抑鬱症的預防的工作。
三、多吃肉和碳水,能預防抑鬱症?抑鬱症的預防主要是從生活方面入手,近來有研究把預防抑鬱症聚焦在日常飲食上,認為多吃肉、碳水化合物可以有效降低抑鬱風險。
·吃肉與抑鬱發生的增加具有正相關關係
巴西一項研究,招募了14216名年齡在35-74歲間的志願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評估人們的飲食與抑鬱的關係,最終發現,適量增加肉類,可降低抑鬱症的發病風險。這與肉類中的營養素有關,它們可以滋養大腦,以減少大腦損耗和傷害而誘發抑鬱。
·多吃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相對攝入量會降低抑鬱症的患病風險
《自然-人類行為》上刊登了一項中國西安交通大學的研究,該研究分析了超40萬人的基因樣本。最終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入每增加335千卡,重度抑鬱症的患病風險降低58%。
這主要是因為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促進色氨酸刺激5-羥色胺的合成,從而改善情緒。
此外,預防抑鬱症,還可以做好這幾點:
1、堅持鍛鍊
積極參加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也能預防抑鬱症,因為運動時,大腦會產生類嗎啡似的內腓肽激素物質,可使人愉悦。
2、保持社交
多參加社會活動,多與人接觸,保持一定的社交,不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這樣容易抑鬱。
3、接納自己
要坦然地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給予自己鼓勵,這樣才會越來越自信;不要動不動就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行,這樣只會陷入惡性循環,更容易發生抑鬱。
抑鬱症十分高發,而它對患者的身心影響都是很大的,所以在當下社會壓力普遍較大的環境下,大家要多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發現問題,及時就醫診治。
參考資料:
[1]《你抑鬱了嗎?這5條幫你判斷》.醫學界 .2022-12-01
[2]《權威指南:有這7大症狀,你可能抑鬱了!不同階段治療,看這3類療法就好》.學術經緯. 2023-01-06
[3]《【健康科普】這5類人抑鬱症高發,“2+3”原則要牢記!》.丹東市第一醫院. 2023-03-3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