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小七育兒專欄
前幾天,有位媽媽在羣裏提出的一個問題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這位媽媽説,自己3歲的寶寶很喜歡説話,小嘴巴總是嘟嘟囔囔説個不停,非常活潑可愛。
但美中不足的是,寶寶説話時發音吐字不太清晰,連家人也經常聽不懂,得連蒙帶猜才知道他在説什麼。
媽媽想糾正孩子的發音,但家裏人勸她説:“不能打擊孩子學説話的積極性!順其自然,孩子長大後自己慢慢就改過來了。”
她困惑地問我:遇到這種情況到底該不該糾正孩子呢?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的態度都跟這位媽媽的家人一樣,認為小孩子學説話吐字不清、發音不准沒什麼大不了,放任孩子一直用這種“低效”的方式跟人交流。
但事實上,孩子説話口齒不清,危害遠比你想象中要大得多。
我在很多家幼兒園做訪問活動時發現,一般説話不太流利、清晰的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互動時也會慢半拍,在社交關係中很容易處於弱勢,甚至產生自卑的心理。
另外我們知道,0-6歲正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而語言是刺激大腦神經突觸增長髮育的最重要方式。
孩子學習説話、組織詞句的過程,也是大腦理解、思考和翻譯的活動過程。寶寶説話口齒不清,不僅表達能力會比一般孩子弱,連記憶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育也會受到影響和抑制。
所以,孩子學説話時出現這些“小毛病”,家長們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而是要對症下藥,儘早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發音和表達習慣。
1
孩子説話口齒不清,原因是什麼?
發音器官肌肉缺乏鍛鍊
育兒專家崔玉濤曾在節目中提到,孩子説話吐字不清,一個重要原因是面部肌肉發育不完善。
我們很多家長,孩子長到兩三歲了,仍然讓他吃太過精細、軟爛的食物。長此以往,孩子的口腔和麪部肌肉得不到鍛鍊、咀嚼能力越來越弱,不僅損害牙齒的健康,也會嚴重影響語言發音的清晰度。
家長的錯誤示範和影響
去年在我的早教課堂上,有一位2歲的小朋友寧寧,説話時經常混雜着很多讓人聽不懂的詞語和發音。
原來,寧寧家裏的語言環境很複雜,爺爺奶奶説山東話,爸爸説普通話,而媽媽説的是廣東話。
小孩子辨別能力差,跟誰在一起就學誰説話,結果寧寧成了“三不像”,連一套完整的語言都説不清楚。
建議,在教孩子説話時,最好從小就以標準的普通話為主,同時少用“吃飯飯”、“喝水水”這種嬰兒語和撒嬌音跟孩子交流,避免給孩子造成困惑、養成不好的説話習慣。
語言能力與思維水平發展不平衡
0-6歲期間,孩子各項能力的發育發展並不總是同步和匹配的。
有些寶寶説話含糊、口齒不清,很可能是因為語言表達跟不上思維能力的發展。
孩子腦子轉得快,但掌握的詞彙量少、嘴上説得慢,一着急就説不清楚話了。
那麼,如何幫助寶寶改善語言學習和交流中的這些困擾呢?
建議家長們從身體肌肉訓練、發音習慣培養兩方面着手,逐步讓寶寶擁有流利、清晰的表達能力。
2
訓練口腔肌肉,練好發音硬功夫
孩子説話結巴、口齒不清,遇到這些問題,一定先帶寶寶去正規醫院作全面檢查,排除耳、喉、舌、唇等發音器官的生理性影響因素。
如果不是病理性原因導致的發音問題,可以試試下面的辦法,讓寶寶的身體做好發音學習和訓練的準備。
培養良好的進食能力
我們要想發出清晰流暢的語音,離不開嘴唇、舌頭、面部肌肉的參與和配合,而訓練這些發音“硬件”協調度和力量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吃飯!
一般1歲半以後,寶寶食物的大小、稀稠、軟硬程度就基本和成人保持一致了。
可以根據寶寶情況,添加花菜、肉類、骨頭等不同性狀的食物,幫孩子強化吮吸、咀嚼、吞嚥能力。
除了在吃上下功夫,還可以讓寶寶嘗試用鴨嘴杯、吸管杯、廣口杯等不同的容器喝水,訓練寶寶用舌頭和麪部肌肉來控制水的流量和流速。
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
仔細觀察記錄寶寶説話的內容,你會發現他説不準、説不好的音節是存在一定規律的。
比如:n和l,k和g分不清楚;a和ang,in和ing説不出來等等。
根據孩子的發音弱項,試試用照鏡子糾正口型、單音節發聲訓練等方式,幫寶寶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和提升。
“寶寶,咱們來玩對口型比賽,媽媽説一個詞,你跟着媽媽説一遍,發音和口型都一樣就算勝利,模仿的時候可以照鏡子檢查哦。”
“寶寶,咱們來扮演小動物吧!小狗叫、汪汪汪,小雞叫、嘰嘰嘰,小貓叫、喵喵喵,你來試一試吧!”
“寶寶一起玩升旗遊戲吧,把舌頭伸出來當作國旗,媽媽説開始升旗、開始降旗時,就要慢慢把舌頭翹上去、放下來哦!”
如果強迫孩子練習枯燥的發音,很可能會讓孩子感到排斥和壓力。
用上面這些小妙招,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就完成口腔動作鍛鍊啦。
3
找對練習方法,培養説話好習慣
耐心鼓勵,及時糾正
孩子吐字不準該不該糾正?
認為,不僅要糾正,還要在孩子説錯後立即糾正、不要拖延。
“寶寶,你説要杯幾?其實你想説的是杯子對嗎?來,跟媽媽一起説,杯—子。”
“寶寶,你剛才説的這句話裏,阿姨這個詞説得非常清楚,很棒!但是叔叔這個詞説得不太準確,我們需要再練習一下!”
糾正並不代表對孩子的批評和嘲笑,只要抱着耐心教導的態度,對孩子的進步和閃光點予以肯定,相信寶寶一定會開心接受我們的意見,通過練習改正錯誤的。
控制語速,重複練習
在《愛幼科學説》脱口秀節目中,面對觀眾提出的孩子口齒不清、結巴等語言問題,幼兒專家建議,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家長首先要把説話的語速放慢,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範。
比如告訴孩子:“寶寶,彆着急,你慢慢説。爸爸想聽清楚你説的這件事情。”當孩子聽到爸爸媽媽不慌不忙、有條不紊的回應時,也會下意識的學習這種説話節奏,將語言在心裏組織好以後再清晰地説出來。
此外,要想實現寶寶表達能力的提升,也離不開大量的詞彙輸入和重複性的練習。
每天利用晚飯後和睡覺前的時間,找一些簡單的短句、朗朗上口的古詩與孩子一起誦讀,豐富孩子的詞彙量:
“寶寶,媽媽讀一句,你跟着讀一句好不好?會讀以後你就可以給爸爸講這本故事書了。”
“前天我們讀了一首古詩《春曉》,寶寶給奶奶讀一遍吧!注意小鳥的鳥字要讀準哦!”
也可以就某個發音不準的詞,反覆磨耳朵和強調,讓寶寶在潛移默化中記住正確的發音,最終準確地説出來。
比如,孩子説不好“汽車”這個詞,就在孩子面前多説它、有意識地強調正確讀音:
“寶寶,你看這輛汽車是什麼顏色的?哦,這是一輛紅色的汽車呀!你也喜歡汽車,你有幾輛玩具汽車呀?”
最後,想告訴家長:對大多數孩子來説,準確的發音吐字、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並非天生,靠的都是父母關鍵期的培養輸入和日復一日的練習鞏固。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讓寶寶體會到説話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