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5歲以前識字,會孩子破壞想象力嗎?區分這一點很重要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健康

孩子上了幼兒園,不少媽媽陷入了糾結:我們到底要不要讓他們學認字?現在在育兒領域裏,有一個流行的説法,孩子有自己的識字敏感期,過早地學習認字,會破壞他們的想象力。真的是這樣嗎?

“識字敏感期”存在嗎?

有兒童教育專家稱,兒童大約從5歲開始進入識字敏感期,對文字、拼音的認識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讓孩子大量識字是最有效的。

但是專家又提醒家長:別讓孩子在不適合的年齡識字,因為5歲以前的孩子還不能將腦海裏的事物和文字聯繫到一起,會破壞孩子天然的想象力。

所以在我看來,識字敏感期確實是存在的,這符合大腦發育的規律,此時的孩子完成了“自我意識”的建立,開始能夠區分腦海中的形象和周圍事物的區別,因此可以認識符號,就是我們的文字。

比如,這個時期的孩子會發現,自己看的繪本與爸爸看得書長得不一樣,自己的繪本里的小狗和路邊的小狗很像,但爸爸唸的書上內容卻沒法和現實對應起來。他們自己會找到文字與周圍事物的區別。

想象力會被破壞嗎?

小寶2歲的時候發現字母卡上的“U”哈哈大笑,因為他覺得長得很像自己用的口水巾,希臘字母“Ω”則像小時候用的安撫奶嘴。小傢伙這種自發的想象力,在識字之前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似乎也印證了這個説法:過早識字,是強行訓練孩子將符合理解到既定的意思上來,是破壞孩子想象力的行為。

但是,每個孩子發展的進程不一樣,特點也不一樣,不能用“5歲才是識字敏感期”來一味限制。

區分孩子的特點

5歲之前到底要不要學習認字?其實關鍵一點在於,自己的孩子是適合“識字”,還是適合發散思維、培養想象力。

無論是積累豐富的基礎知識還是培養想象力都有益處存在,但是並不能説哪一種更重要。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特長,會根據自己的特長來找到適應這個社會生存的方式。因此,要根據孩子自己的發展進程,以及特長愛好來培養。

有的孩子很早就能將文字符號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繫到一起,2歲時候就知道符號的意義。《了不起的挑戰》裏,小神童王恆屹在3歲的時候就可以認識3000個漢子,5歲時候能完成30句飛花令的挑戰。王恆屹的外公在採訪中表示:一切都是順其自然,把一堆識字卡扔到孩子面前,他一個星期全記會了。如果一味限制這樣的孩子不在5歲前識字,恐怕就“矯枉過正”了。

有的孩子在5歲前確實沒有將思維固定到文字符號上,想象力特別豐富,比如看到“日”字他覺得是個牀頭櫃,“甲”是一把小扇子。那麼,這樣的孩子就不需要強行訓練他們識字,否則確實會抑制他們思維發散以及想象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