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媽小咪
這世上,最尷尬的事,莫過於孩子“説真話”。
近日,一條“6歲小女孩,看到爸媽親吻,大呼噁心”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原來,小姑娘無意中看到爸媽旅行時拍攝的親吻視頻,急得直拍大腿,大呼“太噁心了”。
媽媽看到女兒的反應“笑了笑”,表示喜歡女兒最真實的一面,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
然而,網友們卻表示,真的笑不出來。
夫妻之間接吻,是對彼此表達愛的一種方式。
一個親密的動作在一個天真的孩子眼中變得“噁心”和“骯髒”,不由得令人擔心。正如一位網友所説:這時應該告訴她爸媽是相愛的,互相親吻是表達愛的方式,而不是一直迴避性教育。
在安吉快4歲的時候,有一次父子倆一起看電視,可是畫面中突然出現了接吻的畫面。可是好巧不巧,不久後電視上又出現了接吻的畫面,操心的老父親連忙讓兒子再去接水。這時候,兒子疑惑地問他:“爸,你是一看見別人接吻就口渴嗎?”曾經看過一個笑話:電視劇裏,但凡出現男女親熱的畫面,我爸就喝水,我媽就上廁所,我爺爺就裝睡,我奶奶就收衣服。
面對“性教育”,多數父母選擇了逃避。
可是,“性教育”並不是躲着就不存在的,缺失的“性教育”常常以一種尷尬的方式,進入孩子的生活。
諸如:
還有這些常常聽到的話:“你是充話費送的”、“垃圾堆裏撿的”、“為什麼男生有小雞雞,女生沒有”、“為什麼男生能站着尿尿”……
許多父母都知道“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在面對孩子的“性問題”時,總是習慣性地一拖再拖,彷彿“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了”。
其實,父母覺得尷尬的“性教育”,卻成了壞人作惡的温牀。
我們以為性教育太早,壞人卻從來不會嫌孩子太小。
越小的孩子,越是他們下手的對象。
壞人清楚地知道,越小的孩子,性知識、性自我保護能力可能就越薄弱。
陌生人一顆棒棒糖,一點零花錢,可能就能換來一個小女孩的妥協。
10歲的男孩,竟然在書店,對才5歲的女孩進行猥褻,父母竟沒發覺事情的嚴重性。
9歲的女孩,被老師進行了“性教育”,媽媽卻覺得“為時過早”。
可是,無論父母怎麼迴避,“性”已經悄悄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性知識的缺乏,讓許多孩子受到了難以挽回的傷害。
知乎上,有關“性教育”的相關問答中,不少網友“現身説法”:
“因為相信可樂能殺精,於是喝可樂後發生性關係,15歲經歷了打胎。”
“大人告訴我我是從衞生間裏出來的,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害怕去廁所,覺得會生孩子。”
“有天覺得家裏的兩個兒子異常安靜,就去看看發生了什麼,結果看到他們在互摸。”
無論是外界的誘惑,還是孩子的身心成長,都無法遮擋他們對“性”的好奇。
性盲,比文盲更可怕。
對性的無知,其實,是對自我的無知。
特別幸運,今年10月17日,“性教育”被正式納入了未成年人保護法。
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性教育方面,父母更應該為孩子提供幫助。
第一,性教育,不應該停留在防止“性侵”上。
性教育不止侷限於關於性侵,真正健康全面的性教育,應該告訴孩子:
如何認識自己和接納自己的身體,尊重別人的身體;
如何對愛的人表達愛,以及,如何愛自己。
除此之外,良好的“性教育”,還能夠反應出,一個人的自我安全感、界限感是否充足。
第二,性教育,不分早晚,孩子需要時,就是正當時。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父母對“教育時間”拿捏不準。
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孩子有需要時,當他們提出問題、表現出興趣時,就是最好的時機。
比如,當父母的親熱行為,被孩子撞見了,孩子問,父母就該説。
對此,在《重要的性,影響孩子一生裏》中,作者教給我們4個步驟:
首先,問孩子看到什麼,初步瞭解孩子對這件事的理解。
如果孩子不感興趣,父母便不必在意;如果孩子表現得有些羞羞答答,表示孩子已經有了模糊的意識。
第二步,當孩子有興趣知道時,明確地告訴孩子,男生和女生結婚之後,相愛的兩個都會這麼做,並對孩子説:你也是爸爸媽媽通過這種行為而來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第三步,如果你擔心孩子會模仿,不妨直接告訴孩子你的擔心,並給出建議,如:
“你現在還小,還不能模仿這個行為,得等你長大成人以後才可以,否則會讓你和其他人的身體受傷,爸媽會很擔心。”
最後,要和孩子拉勾,這是爸爸、媽媽和你之間的秘密,不能對任何人説。
第三,科學的性教育,應該分年齡段進行。
4歲以內的孩子,父母需要將更多的心思花在,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區分“男女有別”、人是從哪裏來的、身體的哪些地方可以裸露在外,哪些地方屬於個人隱私,不能公開,不允許任何人隨意觸碰。
6歲左右的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應該有明確的界限。遇到他人強行,或誘導觸碰自己身體時,敢於反抗,或者事後告訴父母。
同時,懂得尊重他人身體,不隨意觸碰他人身體。在對他人表達喜歡時,會選擇比較温和的方式。
10歲左右的孩子,就應該清楚懷孕、避孕、自慰、繁殖、男女之間的性行為等更科學的知識,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規則,如何判斷危險和保護自己。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並不是丟人的事,孩子被“性無知”所傷害,更不是讓人抬不起頭的事。
性教育,不會誘導孩子犯錯,性無知,才會讓孩子出錯。
身為父母的我們,要正視和理解什麼是“性教育”,孩子才有機會,更好得讀懂自己,保護自己。
- End -
作者簡介:媽小咪,兒童心理學研究者,在文字裏潛心修行,不願為母則剛,只願回首莞爾一笑。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