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張大爺前段時間被檢查出來高血脂,後來又合併動脈粥樣硬化,身體的毛病越來越多,張大爺心情很不好。醫生建議他每天出去走路,堅持一段時間可以改善病情,張大爺半信半疑,但是堅持一個月之後,血脂真的恢復正常了。
其實關於走路的研究有很多,每天走路的人跟運動很少的人相比,罹患糖尿病、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明顯降低,糖尿病風險降低43%,高血壓風險降低31%。由此可見,經常走路對身體十分有益。
但是走路也不是普通的慢步溜達,想要達到增強體質、抵抗疾病的效果,你要達到中等強度的訓練才能起到作用。
怎樣才算中等強度的訓練呢?
美國運動學會、美國疾控中心要求成年人每天步行一萬步,我們國家要求
成年人每天累計的步數不得低於6000步,且運動時心率要達到120-180次/分鐘,對於患有慢性疾病或45歲以後的中老年人羣,心跳大致控制在(170-年齡)-(180-年齡)之間。
而且每週運動的頻次不低於5次,每次不少於40分鐘,儘可能選擇大步快走或慢跑,讓身體跟着“甩”起來,這樣才能帶動全身,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有些人為了達到健身效果,在很久不運動的情況下,突然採取高強度的訓練,這樣的做法非常危險。運動者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傷,尤其是對於血管異常的中老年人來説,很容易導致意外的發生。
另外,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每天走一萬步,對於體重超標、關節出現問題或體質較差的中老年人來説,過分追求步數有可能會對膝蓋造成損傷。這類人羣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逐漸增加運動量。
剛開始從10分鐘1000步的速度慢慢過渡到10分鐘1000米,然後再從快走改為慢跑,從最開始一週運動三次,逐漸過渡到一週運動五次。
還有一些人誤以為手機計步器顯示一萬步就可以了,但其實手機上的步數跟你實際運動的步數相差很大,位置的改變、重心的改變都有可能讓手機開始“計步“,所以上面的數據不要太過依賴。
對於走路的話題,你還有哪些疑問嗎?不妨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