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愛告狀的孩子該怎麼辦?
#育兒:告狀
Q:“對愛告狀的孩子該怎麼辦?我似乎每天要花半天的時間來解決告狀帶來的各種問題。
A:孩子喜歡告狀,是一種後天習得的經驗,因為他發現告狀有用,告狀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目的可能是想要獲得更多的關注,以此獲得價值感。
我們需要讓孩子看到告狀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並讓孩子學習如何通過有益的方式來獲得價值感。
當下可以做的。
不解救
孩子:媽媽,哥哥打我。
媽媽:知道了。
不需要更多的回應。
孩子:媽媽,我説哥哥打我。
媽媽:(和善而堅定)我聽見了,我需要忙自己的事。
-信任
孩子:媽媽,哥哥打我。
媽媽:嗯,我相信你知道怎麼做。
孩子:我不知道。
媽媽只需要微微一笑,繼續做自己的事,不再給予更多關注和回應。
同等對待
孩子:媽媽,哥哥打我。
媽媽:我對你們為什麼打架並不關心,我關心的是你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等你們想到了再來告訴我。
啓發式提問
孩子:媽媽,哥哥打我。
媽媽:你覺得有什麼辦法讓他不這麼做?
孩子:我不知道
媽媽:那等你們倆都冷靜下來,我們把這個問題放在家庭會議去討論。
孩子會從中知道,告狀無法引起媽媽的反應,媽媽並不感興趣。他會做出決定“我需要靠自己解決問題”。
並在練習的過程中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獲得價值感。
也許有人會擔心:那以後孩子在別的地方受到欺負,可能就不想告訴父母了,因為他覺得父母不會幫他解決。
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等同於不在乎孩子的感受,而是相信孩子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這兩者的區別在於我們背後的態度是信任還是忽視?
孩子很會讀心術,只要我們是從愛出發,他們能感受得到。
平時我們可以做的鼓勵。
媽媽看到你和跟哥哥一起把這個拼圖拼好了,你們真懂得合作。”
創建一種家庭合作而不是競爭的氛圍,同時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從而獲得價值感。
啓發式提問
對這件事,想要兩個人都滿意,你們有什麼辦法呢?
家庭會議
我們要討論的主題是:如果有人不完成自己的家務,怎麼辦?
通過討論、頭腦風暴讓孩子們看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種,也能發現自己原來可以想岀解決方案。
一種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在平時的每次被看見和實踐中形成,如果我們把每一次挑戰都當成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那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