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如今2歲,每次和他在一起時,他都會有意無意間模仿我的動作。比如,坐在沙發上時,喜歡翹起小腳;在我的影響下也喜歡拿着書本看,雖然目前他並看不太懂;看着我刷牙的樣子,他會從我手裏搶過牙刷,放在他的嘴巴里……
如此種種,讓我發覺,孩子最初的行為大多數是通過模仿父母獲得的。這種習慣,甚至到他們長大以後,或多或少地還會在身上留有父母的烙印。
這一點讓我不禁誠惶誠恐,害怕自己做不好孩子的榜樣,害怕孩子會從我身上習得不好的習慣。
然而,在讀完《PET父母效能訓練》之後,我開始對此有了清醒的認識,不再一味迷茫。那麼,父母究竟應該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樣呢?
01 成為更好的父母,做正確的給孩子看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漫畫,畫中的爸爸正打着孩子的屁股,邊打邊説:“我希望你能學會這個教訓,不再打你的小弟弟!”
這則漫畫頗具諷刺意味,漫畫中的爸爸不許孩子打人,可他自己卻在打孩子。這會讓孩子認為,爸爸是個偽君子,只要求別人,不要求自己。
因此,父母如果想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首先,他們得成為更好的自己,並讓孩子看到他們是如何做的。
比如,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誠實的品質,那麼他們就必須每天向孩子展示自己的誠實;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慷慨的品質,那麼他們也必須表現出慷慨的氣度;如果父母想讓自己的孩子真善美,那麼他們自己也應該具備真善美的品質。
如此,孩子才能從父母的身上,找到自己想要模仿的正確行為。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須切記,不要用懲罰或獎勵等權威手段來迫使孩子去做某些事情。因為這種不出自真心的行為不會讓他們形成習慣,相反還會給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
02 和諧的婚姻關係,給予孩子愛的沃土
有句話説得好: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家教。
而最好的家教其實是父母的婚姻,父母婚姻美滿,生活幸福,孩子身處其中,自然能夠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味道。反之,如果父母關係不和,對孩子的影響也將是難以估量的。
記得上高中時,班上有個女生是文藝委員,她長得好看,而且性格也好。但是偶爾,她會説起她家裏的一些事情。她爸媽都是學校老師,可是父母的關係並不好,她從小便在鄉下的爺爺奶奶家長大,直到上學後才來到父母身邊。但是父母一來關係不和,二來工作很忙,所以一家人很少能夠聚在一起説説話。
她告訴我們,很多時候,她情願在外面和朋友一起玩,都不願意回家。因為回去後,家裏往往只有她一個人。説這些話的時候,她的神情裏滿是落寞。
高考結束後,她選擇了復讀。她後來告訴我們,她一直覺得自己心理方面有些問題,所以她覺得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學是必然,因此她對於復讀並沒有怨天尤人,就像早已預料到了一樣。
由此可見,婚姻關係象徵着一個家庭的風水,它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幸福感甚至是未來的家庭,因為孩子最初對愛情乃至婚姻的認識全都來自自己的父母。
因此,一個家庭裏,父母的婚姻關係是最重要的,因為唯有父母相愛,他們才能給予孩子更多的愛,當這三者之間的愛達到平衡時,家庭關係才會更為穩固。
而穩定的家庭關係,和諧的家庭氛圍,如同一方滋養孩子的沃土,孩子將會在父母愛的浸養下,變得更健康更快樂,更加茁壯地成長。
03 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言傳身教
許多育兒專家都倡導父母們,應該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所謂高質量的陪伴,是指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應該放下手機,全情地投入到孩子的遊戲中去。
現代社會瞬息萬變,生活壓力巨大。許多父母生完孩子後,選擇讓老人帶小孩,而自己出去上班。但是,父母們也不能忘記,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們回到家後,應當儘可能地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放下手機,放下工作,參與到孩子的日常中去,與孩子建立深厚的親子鏈接。只有當孩子與父母關係密切時,他們才更願意接受父母的言傳身教。
很多時候,孩子們可以從媽媽身上學會寬容、理解等良好的行為品質,他們也能夠從爸爸身上學會義氣、勇敢等優良的品格。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和媽媽的角色同樣重要,缺一不可。父母雙方不同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將會潛移默化地展現出來,尤其是在與孩子一起遊戲的時候。
《遊戲力》這本書告訴我們,父母應該多多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去,因為遊戲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快樂,還會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與勇氣等等潛在的優秀品質。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當儘量抽時間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陪着他們瘋鬧,陪着他們歡笑。孩子將會從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得到生活賜予他們的最好禮物。
寫在最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眼中,父母是可依賴、可信任的,因此,他們更願意接受父母所呈現出來的樣子。
為了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需要以身作則,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時,也要給孩子的成長提供愛的土壤,並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去。
如此,孩子才能從父母身上吸收到足夠的養分,讓他們對不遠的將來不再畏懼、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