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術期高血壓,如何管理患者的血壓?

我們在平時工作中經常遇到術前因為血壓高而停手術的患者。有些患者是因為術前本身就有高血壓,但未規律服藥治療的,而有些則是術前本沒有高血壓,因為焦慮、恐懼的情緒,進入手術室測量血壓時才發現血壓過高的。

遇見這些患者時,我們應不應該停手術?為什麼停手術呢?圍術期高血壓到底有哪些誘因,下面我整合一些專家老師的資料意見來為大家講解下。

圍術期高血壓,如何管理患者的血壓?

圍術期高血壓是指從確定手術治療到與本手術有關治療基本結束期間內,患者的血壓(SBP、DBP或者MAP)升高幅度>基礎血壓的30%,或者SBP≥140mmHg或者DBP≥90mmHg。圍術期高血壓危象指圍術期出現短時間血壓增高,並超過180/110mmHg。

圍術期高血壓,如何管理患者的血壓?

圍術期高血壓患者的術前評估很重要:

1.高血壓病程與進展情況 高血壓病程越長,重要臟器越易受累,麻醉危險性越大;高血壓病程雖短,但進展迅速者,即惡性高血壓,早期就可出現心、腦、腎併發症,麻醉危險性也很大。

2.高血壓的程度 2級高血壓(BP<180/110mmHg)麻醉危險性與一般病人相仿,手術並不會增加圍術期心血管併發症發生的風險,而3級高血壓(BP≥180/110mmHg)時,發生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及腦血管意外的危險性明顯增加。

3.靶器官受累情況 高血壓伴重要臟器功能損害者,麻醉手術的危險性顯著增加。對於高血壓患者,應注意瞭解有無心絞痛、心力衰竭、高血壓腦病、糖尿病,以及脂類代謝紊亂等合併症。

4.擬行手術的危險程度

①.高危手術(心臟危險性>5%):急診大手術,尤其是老年人;主動脈或其他大血管手術;外周血管手術;長時間手術(>4h)、大量體液移位和(或)失血較多等。

②.中危手術(心臟危險性<5%):頸動脈內膜剝脱術;頭頸部手術;腹腔內或胸腔內手術;矯形外科手術;前列腺手術等。

③.低危手術(心臟危險性<1%):內鏡檢查;淺表手術;白內障手術;乳腺手術等。

對於高血壓患者,術前首先應通過全面檢查明確是原發性高血壓,還是繼發性高血壓,特別要警惕是否為未診斷出的嗜鉻細胞瘤,伴有嚴重器官損害的患者,在實施外科手術前,應予以詳細的術前檢查,衡量手術與麻醉的耐受性,並給予積極的術前準備與處理。

圍術期高血壓,如何管理患者的血壓?

圍術期血壓增高有哪些誘因:

1.原發性高血壓,術前控制不理想或者不合理停用降壓藥的;

2.清醒狀態下進行有創操作;

3.手術操作刺激;

4.麻醉深度不當或者鎮痛不全;

5.氣管導管、導尿管、引流管等不良刺激;

6.藥物使用不當;

7.顱內高壓;

8.缺氧或者二氧化碳蓄積;

9.寒戰、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10.緊張、焦慮、恐懼、失眠等心理應激因素。

圍術期高血壓的治療:

應採用個體化的降壓目標:普通高血壓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患者(≥65歲)收縮壓降至150mmHg;伴有腎臟疾病、糖尿病或者冠心病患者,血壓降至130/80mmHg以下,腦卒中後血壓目標140/90mmHg。同時強調降壓方式並非越快越好,對於老年患者、病程較長或者已有靶器官損害(或者併發症)的患者,降壓速度應緩慢一點,優化聯合使用降壓藥物。

圍術期高血壓,如何管理患者的血壓?

高血壓病人的麻醉選擇:

應首先根據病人的病情和手術部位的要求。選擇的原則是對循環功能干擾最小的麻醉方法、麻醉藥物、肌松藥、鎮靜劑,同時提供儘可能完善的鎮痛、鎮靜效果,以降低病人的應激反應。此外,對所選的方法、藥物還應較為熟悉,並權衡利弊。

結語: 圍術期控制或治療高血壓的目的是減輕心臟負擔、降低心肌氧耗量,預防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以及腦血管意外的發生,同時也有利於減少手術野的出血量。

近年隨着中國老年手術病人的增多,圍手術期高血壓發生率也日趨增加。高質量的麻醉管理,應能識別高血壓發生的原因,並予以有效的預防、及時的處理,以使圍術期循環功能穩定,降低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作者:河南省郟縣中醫院手術室 孫曉偉

【温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裏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3 字。

轉載請註明: 圍術期高血壓,如何管理患者的血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