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女兒出國留學17年音信全無,父母身患癌症,她卻改名換姓成為教授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健康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位父母的殷切希望,為了孩子能夠變得越來越優秀,父母會讓孩子接受很好的教育,即使自己沒有太多的錢,就算是和親戚朋友借錢,也會讓孩子讀書,但是有的孩子學業有成之後,卻忘了父母曾經對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成為了一個“白眼狼”。
女兒出國留學17年音信全無,父母如今身患癌症
曹先生是1979年生人,住在遼寧省大連市,女兒叫茜茜,是家裏的獨生女。曹先生的家庭條件一般,靠種地為生,但是他始終認為只有讓女兒上學才會有出路,這麼多年過去了,雖然生活很艱苦,
但是他從來沒有過讓女兒輟學的想法。
2000年,茜茜正在讀大三,她和父母説,自己想出國留學,
需要8萬塊錢買飛機票
,曹先生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為了滿足女兒的心願,
他四處借錢,最終給女兒買了飛往德國的機票。
但是讓曹先生感到意外的是,女兒這一去便是20年,在2003年的時候,女兒給家裏寫過兩次信,在之後的17年當中,
茜茜就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音信全無。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寶貝女兒突然沒了消息,曹先生和妻子特別着急,在與女兒失聯的這麼多年裏,她們倆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尋找女兒,但最終都沒有找到。
有人勸曹先生,説茜茜一定是“拋棄父母”,自己在國外過好日子了,讓他們別再找了,
可是曹先生堅定認為女兒是非常懂事的孩子,不會拋棄自己的爸爸媽媽。
女兒還沒有找到,
曹先生卻患上了腎癌,妻子也患上了乳腺癌
,夫妻倆的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他們倆現在最大的願望,是在有生之年見女兒一面。
“女兒啊,女兒啊,你媽媽快不行了,你到底在哪?我們就想知道你還活着嗎?”
曹先生在網上發佈了尋人啓事,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女兒還活着,已經改名換姓成為大學教授
有一位網友看過這條尋人啓事之後,説自己是茜茜的初中同學,他説茜茜當時學習特別好,但是性格比較孤僻,喜歡獨處,畢業後很少與同學聯繫。
還有一位德國的知情網友表示,
茜茜博士畢業之後,改了名字,也換了姓氏,現在是德國一所大學的終身教授,由於當年與父母矛盾太深,現在不想與家人聯繫。
多深的矛盾,能夠讓女兒“拋棄父母”?
曹先生得知女兒還活着,但是卻不想與自己聯繫,內心的情感很複雜,既高興又傷心。
曹先生回憶,在2003年年初,茜茜給自己打過兩次電話,都是要錢,加在一起大概3.3萬,由於實在沒錢,
曹先生沒有給女兒這筆錢,並且把女兒數落了一頓。
女兒因此而生氣,10個月之後,女兒再次給父親打電話,
父親接到電話直接對女兒説:“我以為你死了呢,這麼長時間不給家打電話了。”
可能就是因為這句話,把女兒傷到了,從那之後,女兒就再也沒有聯繫過自己的父母。
發生這樣的事情,到底怪誰?
很多網友看到這件事之後,
表示“高學歷不一定有高素質”、“哪怕每年報個平安也好”、“還不如養條狗”,
但也有一些網友表示,父母當時對女兒説的話太過分,孩子一個人在異鄉生活,本來就很孤獨,卻還遭到父母的責罵,肯定特別傷心。
其實在這件事情當中,
父母和女兒都有責任,女兒的責任要更大一些。
當女兒獨自一人走出國門的那一刻,一定會感到孤獨、擔心、惶恐,她需要父母的關心,而且她只是在國外上學,沒有收入來源,和家裏要錢也很正常,
然而父母卻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只覺得女兒給自己帶來了經濟壓力,於是便出口傷人。
每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同,這和孩子小時候接受的教育和家庭環境有着直接的關係,茜茜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被父親罵了之後,當時一定是受到了很嚴重的傷害,所以即使過去了這麼多年,她仍然對這件事耿耿於懷。
但無論怎樣,都不能成為“拋棄父母”的理由,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孩子無論走多遠、飛多高,都不能忘了自己的父母,更何況茜茜的父母現在身患絕症,最大的心願就是看看自己的孩子,但是茜茜卻不願意聯繫父母,會讓父母感到特別寒心。
養育孩子,要讓孩子接受正確的家庭教育
很多家庭的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這些父母認為,能把孩子養大就不錯了,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於是就不去教育孩子,導致孩子長大了之後出現性格缺陷,不僅影響自己的人生,而且還不會孝順父母。
家庭教育當中最重要的幾點:
1、道德教育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道德教育,需要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經常教導孩子,多帶着孩子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多接觸具有正能量的人,
讓孩子知道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以觸碰道德底線。
2、學會感恩
現在有些父母過於溺愛孩子,讓孩子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時間久了,孩子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根本不知道感恩。父母應該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讓孩子知道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來之不易,讓孩子學會感恩
,孩子將來才能夠有孝心,在社會上也會更受歡迎。
3、懂得分享
還有些父母特別寵愛孩子,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都拿給孩子,結果導致孩子變得自私、自大。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讓孩子學會分享,有好吃的讓父母先吃,好玩的玩具拿去和小朋友一起玩。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請口下留情
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有責任和義務去照顧孩子,除此之外,父母對於孩子來説是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要去關心孩子、體諒孩子,不要用語言去傷害孩子。
美國兒童發展協會曾經做過一項調查,他們對50名已經成年的青少年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觀察,發現有將近一半的孩子膽小、敏感、自私,而在後續的採訪當中發現,
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小時候遭受過父母的“語言暴力”。
“你怎麼這麼笨”、“你還不如一隻豬”、“你死了算了”
……父母對孩子説這些話的時候,無論是有心還是無意,都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孩子年齡小,沒有我們想象當中的那樣堅強,如果是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可以通過治療痊癒,
但孩子如果心靈受到了傷害,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所以説無論孩子犯了什麼樣的錯誤,父母都要嘴下留情,可以通過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讓孩子改正錯誤,
但是不要用粗暴、諷刺的語言去刺激孩子。
最後我想説,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成才,但是教育孩子不僅僅是老師的責任,孩子也不只是在學校裏才能夠接受教育。父母是孩子人生當中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負起責任,重視家庭教育,不要等到孩子以後性格出現了缺陷才感到後悔。
我是夏橙媽咪,一名全職媽媽,每天都會與大家分享育兒類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帶娃、教娃、養娃等技巧,可以關注我,我會繼續更新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