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1、原生家庭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當他們滿足父母的需求、表現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和讚賞,他們才能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是不會被拋棄的。
當他們違背父母的需求和期望的時候,就會被父母大肆的否定,批判,甚至是打罵。在這個時候因為對於幼兒而言父母無疑是他們心目中最大的權威,並且他們的生存與安全感是完全來自於父母,所以他們會對此形成很大的心理陰影,為了逃避或不再受到這種被父母否定或打罵的痛苦,他們不得不隱藏起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感受。在他們既沒有迎合父母的期望也沒有違背父母期望的時候,他們也很少能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
一個幼兒是很難獨自面對和承受自己的孤獨感的,這個時候他就會刻意的想去做些什麼來迎合父母的期望和需求,從而能夠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讚賞。久而久之,這就形成了他的一種習慣,甚至他會逐漸的把父母的需求“內化”為自己的需求,因為在他的認知裏:滿足了父母的需求就等於滿足了自己的需求。
2、從小身邊的人都比自己優秀
從小成長於這樣的環境中當然是對孩子有榜樣作用,但是也會滋生孩子的不自信,為形成討好型人格打下不良的基礎。
3、感覺身邊的人都不喜歡自己
總感覺需要討好別人或者做點什麼才會得到別人喜愛,不討好迎合別人的話,別人就會肆意謾罵自己。
4、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
總感覺不貶低自己抬高他人,別人就會攻擊自己,覺得討好別人的同時可以把自己置於一個較為安全的位置上。
5、內心缺乏主見
缺乏自己的想法與主見可能會導致盲目跟隨他人,始終覺得別人説的是對的,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討好型人格。
6、凡事看的太明白,也做的很明瞭
事不關己的事情漠不關心,也沒必要參與,只要不影響個人利益就好。
7、嚴厲型,否定型的家教
以及寄人籬下和缺愛的孩子更容易有這種心態,不自覺的配合別人説話和行動,沒有自我意識。甚至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達。害怕遭到反對和排斥,當這種行為成為慣性的時候。也就造成了討好型的人格。
8、討好型人格的父母
討好型人格的父母自我價值感很低,不自覺地就會照顧別人家孩子父母的情緒,也會不自覺引導孩子去在意別人的評價。他們會用這樣的邏輯來教育孩子:別上人家家玩,淨給人添麻煩。”、 “別那麼不懂事,讓叔叔阿姨看笑話!”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潛意識裏就會覺得低人一等,不自覺地討好別人,從而形成“討好型人格”。
9、自身性格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有些人性格大方開朗,有些人性格卻非常敏感。對於性格大方開朗的人來説,別人的看法,只是別人的看法,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對於那些性格敏感的人來説,總是太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想要得到別人的誇讚,不斷自我懺悔,在別人指責之前做出調整,從而得到別人的滿意,這就形成了討好型人格。所以是我們常説的,不要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把別人當作中心,要學會做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樹立自信心,這樣你的生活才會快樂!
10、自身遭遇挫折較多
人生在世,總會遭遇許許多多的挫折,有的人遭遇挫折,愈戰愈勇。然而有的人遭遇挫折,卻會一蹶不振。當然,挫折也分許多種,大的小的嚴重的輕微的,這些許許多多的挫折都多多少少地影響一個人人格的形成。有的人在遭遇挫折以後一蹶不振,不僅否定自己的努力,還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別人太過優秀,所以就會下意識地討好別人,為別人付出,形成討好型人格。所以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遇到挫折,一定要努力克服,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認同感,不要被一點挫折所打敗。
討好型人格的人通常都有一些共性的表現:
1、敏感
因為善於迎合他人,討好他人,所以自己的非常敏感,能快速感受到周圍人的情緒變化。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總是事事小心,生怕得罪了別人。
2、不會拒絕
為了滿足他人的需求,淡化自己的需求,從不拒絕別人提出的要求,即使要求很難實現也會應承下來,硬着頭皮滿足對方,在沒能完成他人要求時,還會非常歉疚,頻頻道歉。
3、十分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因為對自己沒有自信的認識,總是渴望聽到他人的評價,以此獲得肯定,做任何事情都會考慮“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
形成討好型人格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和成長經歷相關,若小時候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遭遇過傷害,被人欺負,被孤立過,就很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在尚不成熟的認知中,他們會認為“如果我滿足了別人,他們就會把我當朋友了,不會再欺負我了。”從內心裏,討好型人格的人是渴望被關心和關愛的,正因為缺失了太多關心,所以用自以為有效的辦法獲取他人的關注和好意。
內心有所缺失,才會有所渴求,討好型人格正是這種心態的真實寫照,他們的內心並不成熟,一切的自我評價和定位都來自外界,他們對自己不自信,沒有勇氣拒絕,沒有勇氣自己面對成長,總渴望依附在某些人身旁,獲取他們的資源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