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這樣“逗”小孩,你的幾句玩笑話,可能毀了娃一生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近幾年來,有一個名詞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中國式逗小孩”,最終的結果如何呢?
大人笑了、孩子哭了。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曾經網絡上就出現過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當被問及如何看待這些逗小孩的方式時,有75.15?人表示這是陋習,應該糾正。而另外25.85?人則表示,只是開個玩笑,沒有必要那麼認真。對於孩子們而言,這真的只是玩笑嗎?
有一種惡,叫做中國式逗小孩
1、“你媽不要你了”
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總有那麼一羣大人喜歡用認真或者是調侃的語氣對着孩子説“你媽不要你了”、“你是從垃圾桶裏撿的”、“你媽更愛你弟弟(妹妹)”。看到孩子漲紅了臉,“哇”的一聲哭出來,大人們就會笑得很開心,覺得孩子真可愛,明明一句玩笑話他們卻當真了。殊不知,你們口中的玩笑對於孩子們而言並不好笑。
《聽見你的聲音》裏面有這樣一句話:開玩笑,只有在被開玩笑的人也覺得好笑的情況下才叫開玩笑,如果被開玩笑的人並不覺得好笑,那麼就是恐嚇。
根據著名的研究發現,孩子一般要到四歲左右才能分辨出電視中的事物不是真的,要判斷現實世界中的真假可能就需要更長一段時間。這也就意味着,如果説話者擅長偽裝情緒,反覆在孩子面前重複着“你媽不要你了”這句話,就會使其誤以為真。
久而久之,孩子們的內心就會喪失安全感,他們可能會反覆通過某些舉動來探尋事情的真相,從而出現了親子分離焦慮。所以希望大人能明白,即使再離譜的玩笑,也可能加劇小孩內心的不安和恐懼,因為人心難測,每個小孩子的脾性不同,他們內心究竟在想什麼,即使是資深的心理專家可能也很難真正體會到,所以對於他們所能承受的程度,我們也沒辦法得知,大人沒有原則的逗弄,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多多少少帶來一點創傷。
2、“來來來,喝一口”
飯桌上給孩子喂酒,這件事情比上面的口頭“恐嚇”孩子更為嚴重,尤其是有些親戚不知輕重,直接給孩子灌醉了,看着小孩小臉紅撲撲、意識模糊不清的樣子,一羣人在一旁哈哈大笑的時候,真的讓人特別反感。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酒精這玩意都應該少碰,尤其是還在生長髮育期的孩子。世界衞生組織指出,青少年過早飲酒可能會對大腦神經系統、肝臟、骨骼以及內分泌帶來傷害。
除了上面的兩種,其實類似的還有很多,例如“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你再哭,我讓警察叔叔來抓你了”這些話都算是我們的“童年陰影”,不同的是,當初被嚇的那羣孩子長大了,變成了那羣嚇孩子的大人,所以有時候才會有人調侃“我們終究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大人”。
父母應對辦法
1、迂迴戰術:帶孩子遠離現場
在你們生活的圈子之內,總有一些不識相、口無遮攔之人,我們出於重重現實原因,又沒辦法跟別人直接挑明,畢竟以後還是要來往的。遇上這種情況,父母就只能走迂迴路線,帶孩子遠離現場。
2、正面迎擊:直接回懟
這種方法適合某些做得太過分,例如教孩子喝酒、吸煙、罵人等,而且明裏暗裏暗示好幾次,別人都不改,還越來越過分的,就只有正面迎擊,直接懟回去,給對方一個下馬威。
3、提前預演:讓孩子獲得安全感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反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們往往無法應對大人突然提出的問題,所以父母不妨陪着他們在家提前預演一遍,對於一些經常會出現的高頻逗娃雷區,先提前溝通好,這樣在遇到這個問題時,就不會不知所措了。(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