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裏孩子往往會放飛自我。對於孩子來説休息必不可少,但同時家長們也要注意過猶不及,愛與寵愛雖然只一字之差,但給孩子帶來的,可能是一生的影響。
家長容易寵壞孩子的典型行為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容易寵壞孩子的6種行為1 、 特殊待遇
在家庭中全家人以孩子為首要,事事為先,處處呵護,想吃什麼有什麼,在好吃的面前永遠第一個吃,甚至一個人霸佔。
把孩子當做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無論做什麼都把他放在第一位,看似只是滿足他的小要求,但實質上,這隻會讓孩子逐漸養成自大、自私、不關愛他人的性格。
3 、過多袒護
當一位家長教育孩子時,總會有其他家長袒護孩子的情況出現,他們會認為:“這麼一點小事或孩子小不懂事,沒有必要批評孩子或批評的過重等”。
其實,這種袒護孩子的行為,非但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還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孩子沒體會到做錯事的後果,自然也就無所畏懼了,甚至還會想:反正有人護着我!造成孩子嚴重的社會認知觀。
4、過度驕縱
當孩子出現問題,父母並沒有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一味地用好言好語安撫,比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
如果你總是用驕縱的態度教育孩子,那孩子很難明辨是非,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驕橫目中無人,行為乖張專橫。同時,你也會逐漸失去家長的威信。到了孩子青春叛逆時,你再想管教孩子就真的太難了!
5、干涉獨立
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寵溺和包辦,飯菜太熱就親自為孩子吹涼了再喂,睡覺也要抱着哄着才行,因為怕累着孩子,所以什麼事都自己來代勞……
這樣日子一久,不僅會阻礙孩子能力的發展,破壞孩子的獨立性、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還會讓孩子失去疼愛他人、勤於勞動的優秀品質,甚至不願幫父母分擔重任,連同情心都會逐漸消散。
6 、輕易滿足要求
“好好,你説買什麼,咱們就買什麼。”
面對孩子的種種要求,家長往往都儘量去滿足,其實這是很不值得提倡的,因為太過容易,孩子就不懂得去珍惜,甚至不會體貼他人,難以養成吃苦耐勞的堅韌品質。
拒絕溺愛的好辦法生活中很多父母的行為屬於溺愛卻不自知,不知不覺就讓孩子滋生出了很多問題。要想真正為孩子好,最奏效的辦法就是“狠下心”。
1、學會“視而不見”
讓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如果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推脱和視而不見。
2、給孩子佈置家務工作
告訴孩子他也是家庭的一員,他長大了,可以為父母分擔家務了,並且適當給孩子佈置一些家庭任務,讓他去體會勞動,感受父母的不易。
3、該嚴厲時就嚴厲
孩子做錯事後一定不要包庇和不了了之,該嚴厲就嚴厲,該懲罰就要懲罰,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知道犯錯要承擔後果。
4、加強對孩子的感恩教育
讓孩子懂得愛與感恩,知道愛他的人為了付出了多少,這樣才能讓孩子更珍惜這份無私的愛,更能去尊敬長輩和關愛家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然是不可缺少的,但這個愛,是長遠意義的愛,是温暖而堅強的愛,絕不是溺愛和慣順。
但在孩子的一生裏,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只能陪伴他們走一段路,更多艱辛的路途,只能靠他們自己去面對,所以為了孩子們更好的獨自面對未來,我們在教育方面就絕不能心軟,只有拒絕寵溺,才能鍛鍊和鑄造出更優秀的孩子!